快好知 kuaihz

“名师”的泡沫有多大

近日,储朝晖先生在《当代教育家》发表的《“名师”竟然成了教育最大的“泡沫”》一文,通过网络疯传开来。储先生针砭时弊,对当前“名师”辈出、浮躁功利的教育现状给予了严厉的批判。储先生说:“评选‘名师’的动机是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只能制造教师专业成长的泡沫……它不是依据优秀教师内在成长和发展的规律,而是出于外在的、功利的需求。”

事实就是,一阵风刮过,全国各地已是“名师”遍地:浙江的称“浙派名师”,安徽就称“徽派名师”,山东有“齐鲁名师”,东北有“长白山名师”,山西的叫“晋军”,湖南的就是“湘军”,等等,不一而足。除了一些教育主管部门评出来的名师之外,更有一系列自封的“名师”,且名头越来越大,以前还只敢说市级,现在就是省级也不算啥,动不动就是教育部的什么专家和核心成员了。

前段时间,一位同事回内地做一次讲学,看到大屏幕上为他打上的称号就是“教育部特聘专家”,他说自己吓得好半天也不敢说一句话。其实,和其他人相比,他还有这样的一番经历,还有很多人只是参加了一次交流或讲座就自称是专家。

这两年,因为外出交流的缘故,偶尔也有见着省厅和教育部领导的机会,除了汇报工作之外,有时候也在一起拉拉家常。前几天,中联办安排外派教师联欢,表达对我们的春节慰问。会上有教师说:来澳门之前,我们连省厅的领导都没见过,更不用说教育部官员了,有这样的机会坐在一起,真是很荣幸。

领导的讲话倒是令人鼓舞:“你们是内地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被选拔到这里工作,代表中央人民政府,要充分发挥你们专业引领作用,不辱使命。”年度工作结束的时候,还给我们颁发了“优秀指导教师”证书,澳门教育暨青年局也给我们颁发杰出贡献嘉奖令。

本来,对我们来说,无论交流还是指导,做的也还是一个普通教育者的本质工作,彼此也都觉得稀松平常,没什么可炫耀的,可是有人偏不这样想。

上周,有同事赴省城参加一个教育公司组织的培训,他把邀请的几位专家介绍发给我看:全国资深教改专家、教育部教师培训特聘专家、教育部校本教研专家组成员、某大学课程研究专家,省教育基地负责人,国培专家……这些称号和名头真够吓人的,想想之前的培训专家介绍,什么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和他们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在资讯这么发达的时代,且不说人肉搜索,随便找个熟人问问,都能让有些“名师”无处遁形。所以,敢如此明目张胆拉虎皮扯大旗,说到底,也就是储先生所说的,是多方利益的驱动而已。

去年,我在蒲公英评论发表《“名师”人头攒动,几人堪称教育家?》,我说,“没有哪一个时期像今天这样名师辈出,可山头林立、彩旗招展中,却难以找到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经亨颐、夏丏尊、陈鹤琴这样的教育大家。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今天的‘名师’”是‘评’出来的,讲究著书立说;而教育家是‘做’出来的,注重身体力行”。现在想想,很多“名师”连著书立说也不会,纯粹就是“吹”出来的,泡沫太多。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对读书人来说不一定是好事。在我们的身边,那些成名过早的人,往往丧失了当初奋发的动力和斗志,再也不能潜心教学和学问了。当然,那些希望借这些名头四处赶场作秀牟利的人,不在此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名师”的泡沫有多大  名师  名师词条  泡沫  泡沫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