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更好保障残障儿童的受教育权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前招行行长马蔚华,全国人大代表、中华明尚公益基金秘书长李欣蓉等代表委员呼吁关注残障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社会需求。

这不禁让我想到身边学校就读的三个残障学生。他们虽然在学校跟班就读,但在老师、同学眼中却是另类。老师们对其学习上的要求远远低于正常学生,其日常作业可交可不交,成绩也不计入班级成绩。而这三个孩子除一人确实无法完成正常学习外,其余两人其实能完成较为简单的学习任务,只是老师们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关注过他们。“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不会是个案,而带有普遍意义。那么,如何更好地保障残障儿童的公平教育权呢?

第一,普通学校的教师要改变戴“有色眼镜”看残障学生的观念。对于轻度残障或能自理的残障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不仅是家长的期望也是对孩子负责的做法。

面对这些学生,教师要从思想上摒除“残障”的意识,无论从人格上还是日常教学中都能一视同仁。虽然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这部分学生的确无法与普通学生比较,但对其的要求绝不能一降再降,降到可有可无的境地。教师要依人而定,对其的学习要求既不能与普通学生一样,又要满足其读书进步的愿望,可以采取小步子、小目标的学习方式,让其与自己相比,看是否有所进步。与此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要给予他们一样的待遇,不能因为其外在的原因,而让他们觉得老师不重视、不关注自己。

教师还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怀和帮助,残障学生正因为自己与其他同学不一样,其心理、行为等方面有时显得焦虑、孤独、富有攻击性,教师要多给他们一些交流的机会,对其生活嘘寒问暖。

第二,多方发力解决特教师资紧缺的问题。对于残障儿童来说,有专业的特教教师来陪伴可能胜于普通教师,但现实是特教教师的数量远远难以满足残障儿童的需求,所以要下力气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对普通学校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让其能胜任简单的特教教学需要。这些接受培训的教师不宜强制性的“被培训”,因为特教的特殊性,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与努力,所以一定要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

其次,加大特教师资的招生数量。特教因其特殊性,在其招生过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高校自身条件的制约,招生数量有限,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所以一方面高校要主动出击,广泛宣传特殊教育这一专业的定位、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就业情况,以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另一方面要适当增加特殊教育专业招生的院校数量,这种增加一定要以保证培养质量为前提条件,不能为弥补数量不足而降低培养标准。

最后,使用好特教师资。目前来看特教学校和普通学校完全是处于并行的两个教育体系,无交集可言,这样不利于特教学校的发展也不利于普通学校中残障儿童的成长。要打破原先自然封闭的状态,广泛交流、深入交流,特教学校教师要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对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障儿童按照“一人一卡,独立建档,单独规划”的要求制定学习计划,并指导普通学校的教师如何站在专业的角度,完成计划目标。同时,对于区域内分散的特教师资可以以特教教师中心的名义聚集起来,集中攻关,负责一定区域内残障儿童的成长指导,提高特教师资的利用率。

第三,建立特教专项补助基金。特教专业补助基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残障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其家庭承担的经济压力要远高于一般学生家庭,为维持其最低的生活、学习水准,很多家庭无暇顾及其智力开发、情感发展、技能训练等方面的问题,往往使其失去发展的“关键期”。对此,要按照学生不同的情况纳入补助范围,适度、适时给予一定的补助,以帮助其接受更专业、科学的训练,提升生活质量。二是特教教师,对于特教教师,除享受正常的工资待遇、福利外,还要根据其工作情况给予特教补贴,一来激发其职业的自信心,二来对其工作予以褒奖。三是学校,对于接受残障儿童就读的普通学校,要按照其工作的实绩,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补助,以激发学校关心残障儿童,为残障儿童创造更好成长空间的动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更好保障残障儿童的受教育权  教育权  教育权词条  残障  残障词条  更好  更好词条  保障  保障词条  儿童  儿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