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关爱困境儿童,教育要主动作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困境儿童”概念,引人关注。去年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群体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回应了这一社会关切,他说,要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城乡困境儿童保障”。

什么是“困境儿童”?国务院在2016年6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做出了明确规定:“困境儿童包括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

从《意见》中我们不难看出,困境儿童的保障工作是一个需要“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全社会性的工作,只有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的意识明显增强,困境儿童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将保障政策落地、做实,将惠及困境儿童的政策做细做好,才能确保困境儿童生存、发展、安全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然而,近些年来,虽然教育与财政、民政、医疗卫生等部门及社区、团委、关工委等社团组织联动,为困境儿童的保障工作做了诸如减免教辅费用、发放贫困补助、提供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等许多实事,但是,对于困境儿童的关爱和精准帮扶,学校、教师做得还不够好。

现在很多教师对困境儿童的概念都是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更别说如何做好对困境儿童的关爱、精准帮扶工作了。这表面看来是宣传不到位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自上而下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主动的问题。就拿当前绝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方式来说,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在校表现、家长的校访以及老师与家长的电话、QQ、微信沟通等,而传统的家访几乎已经要“绝迹”了。

笔者认为,家访是让教师深入全面了解一名学生的最佳途径。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名学生的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才能亲身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做出真实的判断,才能对“精准扶贫”、精准施教做到心中有数,也才能准确无误地做好对困境儿童的帮扶工作。

要保障困境儿童的受教育权,做到对困境儿童的精准教育扶贫,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还应主动作为。

一是要加大自上而下的宣传力度,让整个系统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树立起主动作为的意识。二是通过家访、走访群众等形式,对全体学生做出地毯式的全面排查摸底,对困境儿童分类建档,真正做到精准无误。三是在学校师生中做好教育引导、心理辅导等工作,不歧视、不排斥困境儿童,更是要形成从物质到精神各个层面的师生齐心协力关爱、帮扶困境儿童的氛围。四是主动联系村组、社区及相关部门,尽力为困境儿童争取各项保障政策。五是要做好监督工作,既要监督学校、教师内部,也要监督家庭及相关部门,让保障困境儿童的政策落到实处,不放空炮。

关爱、帮扶困境儿童,是教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实在不应再漠然视之了,而是要发挥出教育自身的优势,主动作为,为编牢织密困境儿童的保护网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关爱困境儿童,教育要主动作为  困境  困境词条  关爱  关爱词条  主动  主动词条  作为  作为词条  儿童  儿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