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一些学校的老师当上主任或副校长等领导职务后,就想着再也不用带课了,只想着如何抓管理,以至于放松业务钻研和课堂教学。日前召开的2016年兰州市教育质量工作会明确要求,学校管理干部坚决不允许脱离教学岗位,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中层主任教学任务不得少于同学科教师课时量的1/3、1/2,校长听评课每学期不少于40节。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教育教学专业性机构,学校管理的重点与关键本应就是抓课堂、抓教学、抓质量。学校管理者的第一身份是教师,首先就应当做好教师,如此,才能真正具有课堂领导力,才能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方向。
长期以来,一些中小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主任不带课,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诸多老师之所以削尖脑袋去做学校领导,就是为了不代课或少带课。诚然,学校行政管理业务繁忙,每天都要处理这样那样的事务,应付这样那样的检查,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但是这些不能成为管理者不代课的理由。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主业,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管理而放弃教育教学业务,自己不带课,反而对带课的教师指手划脚,实属本末倒置,不仅没有说服力与号召力,也终究会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产生难以弥补的损失。
学校管理者大多是学校教师中的佼佼者,他们曾经是教学的骨干,一定区域内的名师,有的甚至是特级教师或高级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如若走上管理岗位后就离开课堂,无异于是将自己的专业特长抛弃,这是人才资源的重大浪费。管理岗位确实需要更全面的素质与能力,但是管理者在做管理工作时,同样应当在教学业务上更进一步,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获得更大的提升。这不仅是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更是对管理者自己负责。
学校管理者只有长期带课,才能准确把握课改方向,找准教育教学问题,体察一线教师的辛苦,了解基层员工的心声。有了这份实践的体验,有了这份教学的坚守,才能让管理符合教育规律,突出学生主体,顺应教师心理,才能使管理更接地气,更具人性,更加高效。
现代学校的管理体制,需要构建民主、平等、公平的教育氛围与环境。学校管理者不带课,说到底还是官本位思想作怪,是长期形成的特权意识,人为地将管理者与普通教师划清界线。学校去行政化,并不是摘掉官帽,取消行政级别那样简单。深层次的去行政化,就是要改变学校治理生态,突出教学中心,一切以人为本,以教育为本。学校管理者带课或兼课,也是在倡导教育平等,淡化管理等级,有利于民主治校的形成,更有利于现代学校体制的建立。
当然,学校管理千头万绪,让管理者坚守一线带课,需要重视与正视的问题是如何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不至于让繁重的管理负担影响了管理者的教育教学成绩。在推进校长专业化、学校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学校要建立完善自主运行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学校各项管理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切实将办学的自主权交给学校,积极推进管办评分离教育改革,尽可能地排除学校的行政干扰,让学校管理者沉下心来搞管理,静下心来抓教学。如此,才能使学校管理者带好课成为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