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高校另类课程别沦为娱乐新闻

据报道,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自2006年起,便开设了一门特殊的“种田”课程。要求每位在校生必须在农场里修满40个学时、总计两个学分的劳动课,才能毕业。学校称希望通过这种手段,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品性。(12月14日中国新闻网)

时下,“多元选择”已然成为教育的流行语,中小学如此,高校也是如此。这年头,高校若不能在课程设置上给予学生多元选择,似乎就显得很落伍。高校课程设置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对大学生成才而言,无疑是件好事。然而,正所谓过犹不及,高校课程繁多,缺乏体系,这对学生培养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近年来高校开设了不少“奇葩”课程。诸如广州大学的“生死课”、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红课”、南京农业大学的“运动减脂课”、中南大学的“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西北大学的“爬树课”等,学校设置这些课程的初衷都是希望对学生进行某方面的教育。这些课程因其新奇有趣,加之创意无穷,无一例外都引发网友围观。课程火爆网络的同时,相关高校也算是做了一次极为成功的宣传,瞬间跳入热门搜索行列。

此次锦城学院开设“种田课”,看似目的性强,实则虚有其表。从报道的图片来看,对男生来说,“种田课”更像是在女生面前展示自己的“表演课”,女生更像是赶来凑热闹,随便抡几下锄头,拿到学分即可。很难想象,这样被舆论热炒的课程,究竟能够带给学生多少成长。

公众看待高校此类课程也多像是看娱乐新闻一般,被其新颖有趣的形式所吸引,至于课程内在的质量究竟如何,这不是公众关注的重点。每隔一段时间,网上就会跳出高校的另类课程,然后便是网友的围观和热议。这些课程当中有精品,也不乏对当下热点的追逐。对高校而言,静下心来传道授业,未必就是过时。非要设置几门触及舆论热点的课程,即使在网上引起了疯狂围观,但围观之后,这样的课程如何继续下去,依然成问题。

在当前这个过分娱乐化的时代,大学应保持一点矜持,努力在传统优势里找亮点、挖内涵,而不是靠着一些热点课程来维持自身的热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高校另类课程别沦为娱乐新闻  沦为  沦为词条  另类  另类词条  高校  高校词条  课程  课程词条  娱乐  娱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