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消息,对2017年的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进行修订;10月14日,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修订后的考试大纲。与前几次相比,这一次的考试大纲发布时间看起来提前了,其实,这次调整仍显过晚。
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推出了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并且将课程标准确立为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200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进行了修订),2003年颁布了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稿。按照这次课程改革理念,课程标准应该占据核心、基础的地位,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课程标准的作用弱化了。就教材而言,不同版本的教材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不完全一致,而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时仍然是在教教材。就评价而言,无论是平时测验,还是中考、高考这样的高利害考试,考试内容、认知要求都没有与课程标准相对应,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仍然唯考试大纲是瞻,这使得学科教育的目标难于达成,强化了考试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弱化了考试的诊断和教育功能。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课程标准不是学业质量标准,也不是人才选拔标准,但它是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基础。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强化课程标准的核心和基础地位,并根据课程标准编制配套的学业质量标准和中高考考试大纲,作为平时考试、学业水平测试和中高考的指南。在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学业质量标准和中高考考试大纲都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
随着中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和高等学校在选拔学生的时候,应该将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如表现性评价、综合素质评价、面试等)相结合,弱化中高考纸笔测验的“指挥棒”作用。而在中考、高考评价工具上,也需要加大改革力度,改变试题的形式和内容、改变计分方式(如等级评分、编码评分),使得考试能够考出学生的素养水平。
教育的效果要在较长时间以后才能突显出来,而评价不仅对教育会产生“指挥棒”作用,还可能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因此,教育部门需要保持教育政策的相对稳定,如果需要变化,也应该至少提前三年通知,留出缓冲期。否则,会给学校和师生带来困扰。眼下高中课程标准仍在修订中,尚未正式发布,修订的高考考试大纲恐怕很难与新课程标准相呼应。
当然,要发挥课程标准的核心和基础作用,课程标准的质量至关重要。学科专家、教育专家、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应该共同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保证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可理解性、可操作性。
课程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考试评价改革同样如此。各级教育部门在推行改革的时候应该更加谨慎周密,多一些科学,少一些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