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莫让考试倒了孩子阅读的胃口

放暑假前,很多学校和教师都给学生列了阅读书单,有的学生还自主设定阅读目标。应该说,利用假期大量的整块的时间阅读一些经典作品,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提升人文素养很有好处。但反观当下,功利化阅读的现象较为严重。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从小喜好读书,小学三年级时就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虽然五年级就辍学了,但在乡间的日子,除了放牛割草,就是看书。书本是他最好的伴侣。自己家里没有多少书,只好从邻家借。据其二哥管谟欣回忆,为了博得人家的好感借书看,莫言经常帮人推石磨。

当下,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什么读书的兴趣越来越淡甚至于对书“深恶痛绝”?这个中原因,我想都是考试惹的祸。

上海作家叶开的女儿乔乔上小学三年级时,一次考试遇到一道题目,问“谁是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的乔乔,欣喜而自信地写下“孔明和庞统”。她的答案得到古典文学博士妈妈的认可。可语文老师却说错了,标准答案是“诸葛亮”。 而且老师解释,“在小学阶段,答案只能写诸葛亮,写孔明也算错”。

孩子上学以后,阅读便不再是个人行为。从书目到数量,从时间到形式,全由家长和教师做主。对于读书的成效,更是要通过考试来检测,对错则由标准答案来决定,然后用一个抽象的分数来评价其阅读水平的高下。这样,阅读由个人的内心自觉变成了外在强迫,阅读功利化了,成了获取成绩、升学的工具。这种异化,倒了孩子阅读的胃口。

前段时间,笔者对学校阅读课调研时发现,学生的阅读笔记从三年级到五年级甚至到初中都是大同小异,其格式不外是“好词——好句——好段”。

也就是说,孩子将阅读当成了一种“抄够老师规定的好词好句数量”的繁重任务,而不是一种乐趣。所以,老师自以为通过“寻珍”方式可以强化学生阅读的“过程性”管理,其实是用枯燥的作业逼走了孩子自主阅读的兴趣。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珍馐满桌,独喜番薯。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要让孩子喜欢阅读,就要让孩子做阅读的主人,读自己喜欢的书;要让孩子喜欢阅读,就不要给孩子布置摘抄之类的硬性任务,不要让任务替代阅读;要让孩子喜欢阅读,就要给孩子搭建读书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孩子有话能说,有文能表;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最最关键还是莫再用考试考察孩子的阅读,这会倒了孩子阅读的胃口,让孩子失去读书的兴趣和欲望,让孩子望书却步。

近期相关原创评论:

杨红星:暑期阅读的“好经”为什么会被念歪?

http://pgy.voice.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show/30806

长孙永健:摒弃功利阅读,走出应试怪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莫让考试倒了孩子阅读的胃口  莫让  莫让词条  胃口  胃口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考试  考试词条  阅读  阅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