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开学,人教版语文教材将大变脸。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学拼音不再是语文第一课,学生们将从简单汉字学起继而再过渡到学拼音。此外,新版教材对识字量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识字量由旧版的400个减少到新版的300个,口语交际放在更突出的位置。(8月23日南方都市报)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大变脸的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发舆论关注。尤其是“不学拼音先识字”这一变动令各方欢欣鼓舞,媒体纷纷抛出“一年级小朋友的学习问题或许不再让爸妈太伤脑筋了”之类的话语,为家长们勾勒出一幅无限美好的前景。
众所周知,幼儿园跨入小学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然而,那些在“零起点”教育理念下快乐成长的萌娃,满怀梦想地踏入向往已久的小学校门之时,往往遭遇当头一棒——学拼音。
从理论上讲,先学拼音再识字,有助于孩子读准字音和认识更多新字,但在幼儿教育基本普及、音像影视作品极度繁荣的今天,绝大多数孩子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帮助孩子读准字音的意义自然不复存在。
现实情况是,有的孩子本来读得挺顺溜的,一旦接触冷冰冰的拼音字母反而不适应,不少孩子还会产生一定的拼读障碍,甚至出现学了拼音反倒读不标准,不知道怎样读的诡异现象。“孩子在哭,我在大叫,大家都觉得很绝望,这一个个符号把我们母子俩折磨死了,这边拼音还没学好,那边数学加减法接踵而至,真是疲于应付。”报道中一位家长的“噩梦”,引发了很多过来人的强烈共鸣。为了帮助孩子扫除拼音这头号拦路虎,不少“猫妈”“羊爸”不得不变成“虎妈”“狼爸”。
看上去很美的先学拼音再识字之所以遭遇现实之痛,是因为它从根本上违背了孩子的认知规律。简而言之,小朋友在幼儿园都是靠直观感觉去认识事物,对于图形、图画印象深刻,相对而言拼音比较枯燥,老师很难做出生动示范。而方块字的内涵丰富,老师可以从中引申出很多有趣的故事,让初上小学的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果罔顾孩子的认知规律与特点,强行开展枯燥机械的训练,不仅效果堪忧,还会极大地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语文教材大变脸赢得了各方的高度赞赏。不少家长坦言把拼音推迟一点学,相当于给孩子一段时间去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众多教师和教育专家表示,这种改变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规律,先认识字能顺利地把孩子的生活融入到学习中,更能有效地关注到孩子的需求。一言以蔽之,“先识字再学拼音”是对启蒙之道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