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城乡教师间的真正平等何时能实现

无论身在城市还是乡村,按理说,教师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可是,大家都知道,现实里教师有“城市”和“乡村”这种身份差别,随之而来的是地位的高低、权益的多寡。笔者从教三十余年,亲历了不少由身份不同带来的“贵贱尊卑”。

首先是经济收入多寡。上世九十年代以前,城市教师工资高,乡下教师工资低;城市教师工资每月定时发,乡下教师的工资经常拖欠。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这里实行县域工资统筹,在工资上消除了城乡差别,但在收入上,差别仍然很大。城里教师平时有名目繁多的货币或实物补贴,逢年过节还有丰厚的奖金和福利;乡下教师没有什么补贴和奖金,年节的福利就是两斤月饼或半斤茶叶。近几年,政策不允许再搞什么福利,乡下教师没有了“额外收入”,而城里一些学校还有企业赞助或捐助,教师经常会获得各种各样的实惠。

其次是住房的有无。过去,城市教师只要结了婚,单位都会分配公房,后来国家房改时,按规定都进行了确权,发放了住房补贴,教师有了自己的“私房”。在乡下,很多学校没有公房,相当多的教师都是在农村老家居住。没有公房,也就无所谓房改,当然也就没有住房补贴。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县直乡村中学,外地教师较多,想当年都给他们分配了公房。最近,政府要对学校进行改建,通知这些退休教师一个月内无条件搬出,理由是这是公房,没有房改,所有权仍归公家,现在公家需要,因此要无条件搬出。这些教师都七八十岁了,别处也没有住房,往哪搬呢?这着实让这些老头老太太们犯了难。

第三是工作环境的优劣。城乡学校环境差别不是一星半点,笔者这里就不再赘述,只想谈谈教师的办公桌椅和电脑。我们镇不少教师的办公桌椅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置办的,因为要迎接省标准化验收,最近才更新。至于电脑,除了镇中学校和教师“合资”购买了,其他小学,就算这次迎接验收,到现在也还没有看到教师用机到位。

第四是荣誉和职称比例的高低。每次奖励和职称评聘,都是城里教师多,乡下教师少。这个年月,有了荣誉才能评聘职称,职称高了工资当然也就高。城里教师三十几岁职称就完成了“任务”,乡下教师,退休了仍是初级职称者比比皆是。

当然,除了上述差别,生活便利、恋爱结婚、医疗保健、子女就学等难以量化的差距,就更大了……

近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注意到城乡教师之间的不平等,试图通过交流轮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但笔者注意到,这种交流轮岗实际上拉大了城乡教师的差距。笔者所在乡镇,近年来也进行了不少城乡教师交流,城市教师到乡下,一学年下来,不出意外,考核会定为优秀,县里还会颁发“支教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并规定每月补助500元。乡下教师到城里考核时执行交流学校的考核规定,每月补助只有300元。近两年我们这里都有省市下来的支教教师,据说,每年的补贴要几万元。这也就是说,城市教师到乡下支教是一种福利,而乡下教师到城里去那是给你的“恩惠”。有位领导曾私下里说,就这样,城里的老师还不愿下来,乡下到城里的教师却是争破了头。

要实现城乡教师平等,除了改善乡村办学条件,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解决乡村教师职称评聘、住房等问题外,破除教师“县直”“乡村”身份差别,撕掉教师城乡身份标签,打破“乡村教师终身制”,实行中小学教师县域化统一配备、定期轮岗制,才能从根本上实行城乡教师真正平等。

笔者认为,所谓中小学教师县域化配备,即打破现在县中小学教师由县直学校、乡镇教委分别管理的局面,全县各中小学以县直、乡镇为单位每年上报教师需求计划,由教育局进行统一调配。所谓中小学教师定期轮岗制,就是以县直和乡镇为单位,将全县划分为若干学区,教师在某一学区服务一定年限(比如五年)后,由教育局调配到其他学区,没有特殊情况,教师在三个服务期内不得在同一学区重复任教,且每名教师在县直学区至多服务一个周期。像笔者所在县,有十四个乡镇,中小学各有四个县直学校,也就是说全县可以划分成十八个学区。这样,教师每隔五年就换一个学区,一般情况下,每一名教师最多会在相对偏远的学区服务五年。

打破“乡村教师终身制”,实行中小学教师县域化配备、轮岗制可以消盘活县域教师资源,让城乡孩子“同师教”,实现城乡教育的真正公平,实现城乡教育教学水平共同提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时能  时能词条  城乡  城乡词条  平等  平等词条  真正  真正词条  实现  实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