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京召开“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与会教育专家一致对作家莫言提出的“缩短基础教育学制”表示反对。有人说,莫言无知无畏;还有人说,12年的基础教育无法在10年内完成;也有人说,莫言的这一提议对教育没有基本的尊重,不符合教育规律。
我国从1904年确立“癸卯学制”,几经变迁,到现如今的“六三三”学制,已经百年有余,故关于学制的讨论与争议由来已久,其目的是通过学制变革促进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今年两会中,莫言提议将基础教育学制缩短为10年,使得学制讨论再次步入公共视野。
事实上,圈外人士对教育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进一步拓宽教育专业人士的视野,给教育提供新的思维方式与改革思路。
莫言提出的学制改革,其根本在于通过压缩学习时间,取消小升初、初升高两个考试,让学生坐上“直通车”,并通过学制改革带动教育内容重组、教学方式改革、学习方式改革,改变与遏制应试教育的影响。难以否认,这样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创见性,但学制作为最基本的教育制度,对其进行改革不仅仅是压缩学习时间那么简单,它关系到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课程标准的制定、学段设置的界定、教材的编写等。
当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能统统归之于学制本身。在社会环境、招生制度、教育方式等条件不改变的前提下,硬性地缩短学制并不能铲除应试教育的顽疾,学生的学习压力非但不能减轻,反而会因为时间的压缩而进一步加剧。想必这也是莫言不愿看到的结果。
教育的改革需要全方位的突破,学制改革只是一种渠道与方式,重要的还是如何通过更科学的学制与学段让基础教育更为理性,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活泼地发展。而这则需要专业的教育人士以专业的思维与方式去探索与实践。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作为一家民间教育智库,主动承担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研讨的职责,展现了它的社会担当意识与科学严谨的态度,其行为本身与莫言的学制改革建议都是源于对教育的殷切期盼以及对教育改革的强烈愿望,不论讨论的结果如何,他们的初衷都值得被充分地肯定。
时隔几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表公开信,信中表示,在研讨中,莫言缩短学制的提议仅仅是一个由头,3个小时的研讨中涉及莫言及其提议的不过寥寥几句。遗憾的是,新闻报道中夺人眼球的标题党做法,放大、突出了对莫言的批评,甚至还有题为“莫言批斗会昨在北京举行”的文章,这已对舆论产生了明显的误导。
事实上,媒体更应将关注的重心放在学制讨论的成果之上,给公众理性的判断,给教育决策机构专业的参考,而非借“莫言”之名,炒作、放大事件本身,制造话题,这非但对莫言本人以及许多教育专家、学者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学制改革的讨论并无益处。
笔者认为,学制讨论事关教育大局,所以开展更具规模、专业性的学术讨论尤其必要,这种讨论应当是开放、民主、科学、大众的,既不能借名人炒作,更不能被舆论绑架,而应在尊重的前提下,以专业、理性的态度谋求共识和发展。
近期相关原创评论:
宫振胜:评判缩短学制需给出有说服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