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让成语在儿童的意识中活起来

近日,安徽安庆小学三年级语文暑假作业里出现了“数学成语”,如9+1=1(九牛一毛);17÷5=3.4(不三不四);5+10=15(一五一十);100:100(百发百中)等。有网友吐槽,这种出题法不伦不类、粗制滥造,让学生不知所云;也有人认为,这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语文暑假作业中出现“数学题”,从形式上看,确实有一定的新意,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扩充学生的成语储备。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兴趣盎然,一旦找到答案,内心的富足感与收获感也会进一步激起对积累成语的兴趣。

有人说这些错误的数学算式,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误导,这样的担心未免有些多余。试想,已经三年级的学生岂能不知9+1=1这样的算式是错误的?出题者的本意是想通过数字让学生与成语形成联系,进行一次有趣的检验,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数学算式只是一种形式,通过算式蕴含的意义找出成语,才是题目的真正指向。事实上,9+1=1这道题的答案并不唯一,“以一当十”、“九死一生”也很确切,不仅用到了数字,而且更切合了成语的意义。其他几道题,也能从成语的意义上予以解释,关键是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切入口,给予学生恰当的词义解释。

“数学成语”这样的题目不仅新颖,而且内涵丰富。只不过,对于小学三年级来说,是否能真正理解这些成语,是否能够将成语与数学算式中所表达的意义相链接,则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三年级学生积累的词汇已经不少,每次考试都有大量的词语填空,然而,与此相反的是,一旦遇到造句或是写日记,这些词语就会逃遁地无影无踪,只剩下几句干巴巴的套话。这是因为学生对于词语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记忆阶段,并没有将词语的形式与意义对应起来,更没有在生活交流以及文字表达中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这样数学成语题,有些学生或许能够猜出个八九不离十,误打误撞蒙出个答案,但是却并不一定深入理解成语的意义,灵活运用也是一种奢望了。

对于这样的成语积累题型,不妨再加一个成语填空环节。如第一题,可以加上这样的一个成语填空: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 )的战例。一方面给予学生理解成语的具体语言环境,降低题目难度;另一方面,又通过鲜活的例句,告诉学生恰当使用成语的方法。如此,不是更有价值与意义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词不是作为创作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背诵、接受别人的思想,而不是创造自己的思想,不用词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变得对词缺乏领会力。”他认为,“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对于词语的积累,不仅要重形式,更要重内容、重意义。“要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这不仅适合于暑假作业中的“数学成语”,更适合于教师的平时教育教学。

近期相关评论:

许兴亮:用错误算式猜成语,且慢吐槽

http://pgy.voice.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show/29317

程骞:违背教育规律的“鬼题”离作业创新还差得远

http://pgy.voice.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show/29249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让成语在儿童的意识中活起来  成语  成语词条  意识  意识词条  起来  起来词条  儿童  儿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