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进行研究。他指出:“就其本来的基础来说,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的劳动,他是很接近科学研究的。”
教学科研可以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下教学,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对于教师个人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今天,教学中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教师的教学科研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阶段,教育部门把教师的科研能力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如晋升职称,评选特级教师等。但在这种考核制度的影响下,一些中小学的教学科研走进了功利化的误区,呈现了一些怪现状。
怪现状一:教学科研打“游击战”。
为了保证能“多快好省”出成果,教师不去考虑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专业擅长、兴趣等,而是刻意揣测课题、论文评审者和教育期刊杂志编辑的意图,盲目追风。建构主义理论热,就开始研究建构主义,合作探究热就开始研究合作探究。其目的很明确——成功申报课题、发表文章,为自己晋升和评优增加资本。等到文章课题、论文评审者和教育期刊杂志编辑的注意力改变了,以前的教育热点过时了,教师的研究重点和方向就发生了改变。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教学研究就是“教学科研‘游击战’”
怪现状二:平时没动静,急时出成果。
有教师课题申报成功后,就觉得大功告成了一半,将研究工作束之高阁。平时不见行动,等到要中期检查或者结题的时候就开始大量的阅读相关书籍,在网上搜索下载相关论文,东拼西凑,不出几天就把中期检查报告或者结题报告炮制出炉。许多教师平时对教学科研不闻不问,等到快要评职称时,就开始大搞“研究”,大写论文,部分“科研成果”也能发表或获奖。
怪现状三: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仅用来作秀。
许多教师进行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但其研究的过程只在公开课或者上级检查的时候才体现出来,其研究成果也只在这样的关键时候才运用。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又回到了“满堂灌”、“一言堂”的老路。众多研究者带着功利化目的进行研究,形式主义非常严重,学生没有成为教师教学科研的真正受益者,仅仅成为教师在其他教师或者上级领导面前的表演配合者。
怪现状四:科研成果“欣欣向荣”,却少有系统的教育思想。
学校进行年终总结、对外宣传时,往往不会忘记提学校教师今年有多少论文课题获奖或者发表。有的教师发表或者获奖的论文数量虽多,却没有自己系统的教育思想。这些教师的科研实际上是一种“假科研”,教师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意义非常有限,不能转化成教育生产力,也难以对教育教学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系统的教育思想。
所以,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时,必须抛弃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错误倾向,立足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自己的专业特长乃至兴趣,进行实实在在的科学研究。只有这样,中小学教学科研的实然目的才能实现,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科研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