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原生态“常规”课堂怎么不见了

曾经亲历这样的情况,教师和学生正陶醉在多媒体课件的优美画面中,突然停电,一节设计精细、准备充分的公开课戛然而止,任课教师无奈地简单补充了几句,就提前下课了,这样的课无异于虎头蛇尾。这不禁让人发问,难道离了多媒体,优质课就无法完美呈现吗?纵观时下的公开课、优质课,很多时候让人如“雾里看花”,一些表面的浮华热闹遮蔽了对实际问题的探讨。部分教师过度依赖甚至滥用多媒体,致使课堂信息量过大,学生囫囵吞枣或疲于应付,而真正的知识点却如蜻蜓点水,留在学生记忆中的仅仅是浮光掠影。这样“秀”出来的课并不符合常规的课堂教学规律,常规的课堂教学应是“原生态”的,而不是刻意雕饰的,这种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应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在我看来,课程改革应当多做减法——减掉那些附着在教育躯体上的各种外衣,让教学内容以自己的真实面貌呈现。多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课堂,迅速取代了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的生机与活力,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空间。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部分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投入大量的精力设计、制作精美的课件,使课堂呈现出一种表面繁荣的景象;有的教师完全依靠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在课堂上只是轻点鼠标,以此来引领学生进行学习,而忽略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多媒体课件确实能使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对掌握知识有着巨大的作用。但它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评价教学的标准。

我们说课堂回归“原生态”,并不是要拒绝声光电,并不是对现代教学媒体简单地说“不”,而是要选择真正适合我们的教学手段。用人用其长,使用教学手段也是如此,一定要扬长避短,注重实效。在利用多媒体时,要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操作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师生交流、学生反思时间的关系。不要搞形式主义,使课堂教学变成各种电教手段的演示会。负责任的课堂教学,应以教学效果为准绳,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各自的优势,力避两种教学手段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快好省”。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已普遍应用到各学科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如果一节课没有应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就是不完整的。许多课从教学经验和教学形式上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教师不是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的探究最后得出结论。然而细细品味,许多探究活动演变成了验证知识的活动,更甚者把一些简单的“活动”变成了复杂的“探究”,给学生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提高了学习难度,这无疑走入了刻意追求形式而故弄玄虚的课堂教学误区。开展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是选题或学习的材料必须立足于常识,同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挑战性,探究的问题必须具有意义,否则,便失去了探究的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大部分教师每节课都做教学设计,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谁都无法预料课堂会发生什么情况。一旦学生的反应不在自己的预设之内,很多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把他们拉到计划之中,生怕学生的思维过于活跃而无法掌控,甚至会不加分析地公布“标准答案”。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只是教师渲染课堂气氛的一种装饰,这样的课堂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的“灌”而非“引”。

总之,“原生态”教学并不只是课堂形式上的返璞归真,也不是简单地对现代多媒体教学说“不”,更不是排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而是在教学思想上真正的回归本原,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上真正切合、尊重学生实际,在教学过程上更加追求和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真美!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原生态“常规”课堂怎么不见了  原生态  原生态词条  常规  常规词条  课堂  课堂词条  不见  不见词条  怎么  怎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