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成都电子科大校长李言荣院士在2016年学生表彰大会上,建议一位“成电杰出学生”改变自己“考试不能低于80分、不能打游戏、不能谈恋爱”的“三不”原则,尝试打打游戏、谈个恋爱、把握好分寸,以改变“苦行僧式的校园生活”。
爱情对于完善个人人格的重要性不可小视,校长对学生“谈个恋爱”的建议能赢得台下的一片掌声也在情理之中。但问题在于,恋爱对学生智力和情商的考验着实不小。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说过,“爱情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归根到底是会产生社会后果的”,所以大学生不止要寻找学习和恋爱的平衡点,还要清楚爱情的结果以及自身会为此发生的转变。网络上出现的诸如“大学生谈个恋爱有何不可”的言论,释放了青春激情,却缺乏青年理性。
我们身边存在因恋爱消耗大量时间精力而荒废青春年华的学生,也不乏由于没有处理好恋爱关系而酿成惨剧的案例,这多与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缺乏合理处理恋爱问题的经验有关。大学生谈恋爱,不能盲目乐观,树立学生的正确恋爱观,是重要而紧迫的。
学生正确恋爱观的树立与学校的情感教育密不可分,但很多学校碍于专业老师有限、教学经费紧张等限制,只能开设一些心理辅导课以尽“本分”。学校主动化的引导较少,常见的是学生产生情感问题之后才会想到寻求帮助。比起“亡羊补牢”式的事后心理咨询,开设“情感指导课程”、进行“学生恋爱讲座”等上前一步的主动引导更为有效。
给坚守“三不”原则的学生提出“谈个恋爱”的建议时,不能无视“恋爱至上”观念带来的校园乱象。近期一些大学发布的“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引发社会关注,其中有一条是“交往亲密,不顾场合”。一些大学校园草地上情侣上演的搂抱、拥睡、亲吻等亲昵行为,在冲击他人视觉的同时也在破坏校园的文明氛围。
如果说能否合理把握爱情和学业的关系考验情商,那么能否把握爱情和道德的关系则考验立身原则。傅雷在《要过好人生这一大关》一书中写道:“我一生中从来不曾有过‘恋爱至上’的看法。‘真理至上’、‘道德至上’、‘正义至上’都应作为立身的原则。恋爱不论在如何狂热的高潮阶段也不能侵犯这些原则。”学生不合时宜、旁若无人的亲昵行为无形中触碰到了道德底线,对此,学校除了道德呼吁、行为规范以外,也要进行观念引导。好的教育应该教会大学生直面爱情,得之坦然并能把握尺度,不能追求“恋爱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