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杭州市区民办初中自主招生面谈中,有些面谈题很有意思,如“有一天你发现,寝室室友偷偷使用你的洗发水,你会怎么办?”“在食堂,你感到食堂的饭菜不合你口味,你会怎么处理?”等。(5月8日杭州日报)
与大多数学校的面谈问题不同,这些问题都是生活中的问题,考查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
从生活教育本身来看,它有利于引导学生向“原始生活”学习生活知识。人们对学习的理解通常是,学习各种课本知识。然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充足的课本知识并不一定能让人生活得美好。所以,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以外,还必须学好生活知识,只有两者兼具,才会生活得更好。
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教科书,要想学习生活知识,就必须面向生活,就必须面向“原始的生活”而不是经过抽象、简化的生活。虽然当前课程内容中也有生活教育的内容,但效果不佳,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所面向的并非是的学生的“原始的生活”。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而言,它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学校在招生面试中,提生活类问题的价值还在于,它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本身,更好地完成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如果实现了这一目标,学校中还会存在那么多问题吗?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问题出现在自主招生的面谈环节,仅仅是作为招生考试的一项测试内容,如果在面谈时,学生问题回答得好,能取得好成绩,自然能被录取,反之则不能。也就是说,这些问题仅承担了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其教育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好问题不能一问了之。因此,笔者还有三点建议:
其一,来自“原始生活”的问题要面向学生收集,要随时收集。上述问题是谁提出来的?是学校和老师。这些问题,过往的学生可能遇到过,对他们而言是“原始问题”,但对现在的学生而言,可能根本不会碰到。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扔向学生时,这个问题就变得抽象了。就是说,每一个学生的“原始生活”是不一样的,他所遇到的“原始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问题的收集必须面向当下的学生。
其二,把收集到的好问题作为现行生活教育教材中的扩充素材。现行教材中的生活教育部分,所提出的问题是一个地区的学生在某一时段内可能遇到的共同问题。共同问题不代表全部问题,每个学生都还可能遇到“私人问题”,“私人问题”处理不好,就可能麻烦不断。其实,对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解决这些“私人问题”。因此,只有更多更全面地搜集一些“私人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活教育的目标。
其三,改变生活教育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能力。当前的生活教育,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给出现成结论,要这么做,要那么做,不能这么做,不能那么做。尽管这些结论或答案可能是正确的,但由于没有让学生自己思辨,当学生遇到新问题时仍然会茫然失措。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开药方,而在于让学生学会自我诊断与“治疗”。毕竟,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