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只跟着图书榜单走,出不了“阅读达人”

近日,复旦大学图书馆发布2015年年度阅读报告,共有19名学生成为本年度“阅读达人”。其中,2014级硕士研究生黄子洵以一年借阅344册名列第三。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担忧:现在手机、电子书的阅读软件里基本都带有点击率排行榜,不少人选书就受到排行榜的影响,丧失了自己的决断力、立场。

复旦大学“阅读达人”黄子洵一年读书344本,数量惊人,几乎一天一本,不过,如果仅仅从数量判断个体的阅读,真的合适吗?时下,不少大学推出名目繁多的“阅读工程”和“阅读达人”称号,给大学生阅读带来的影响是持续的还是一时的?各种各样的图书榜单带给了我们什么?这些恐怕都值得仔细斟酌和思考。

阅读有四大层次: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加强理解、增长心智。各个高校推出的“读霸”、“图霸”之类的称号,在笔者看来,只能用“有比没有好”来定性。但黄子洵同学提出的“不少人选书就受到排行榜的影响,却丧失了自己的决断力、立场”,能给我们不少启示:有多少人陷入了“读书围着榜单转”?有多少人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在朋友圈炫耀而读书,为了点缀而读书呢?

读书当然要有目的,但目的在多数时候只是一种副产品,相反,通过阅读养成气场才是最终的理想。这里的气场,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思想修炼,是对世俗的超越。沿着这种逻辑,追求数量的阅读和跟风的阅读都是功利的、虚假的阅读

说到底,阅读的目的性与阅读没有成为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有关。阅读应该是心甘情愿的事情,不是为了显示自我,也不是为了追求时尚。一些有关读书的喧嚣活动和似是而非的倡议,表面上是在劝导他人,实际上变成了炫耀,变成了对阅读的勒索,对受众的“绑架”,阅读的趣味被消解。

《中国读书大辞典》中解释,阅读是人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阅读是读者与作者进行的对话和交流,是思想的碰撞和共鸣。明代学者李贽的《读书乐》说:“读书伊何?会我者多。一与心会,自笑自歌。歌吟不已,继以呼呵。恸哭呼呵,涕泗滂沱。歌匪无因,书中有人。我观其人,实获我心。”阅读是灵魂的洗礼、精神的关照。反观当下,阅读成了装点门面的行为,成了炫耀的物品,成了误导个体去追求“荣誉”“奖项”的低级做法,早就背离了阅读之于人类社会的价值。“知道分子”大行其道,心灵鸡烫泛滥成灾,成功指南到处乱窜,如此种种,是我们在阅读上的理性选择和追求吗?

阅读具有时代特征,更有个性化特征。但任何时代特征和个性追求,都不应把数量上的胜出和对榜单的追逐当作目标,也不应把实用功利作为动力,否则,无助于塑造和提升我们的阅读信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达人  达人词条  跟着  跟着词条  图书  图书词条  阅读  阅读词条  不了  不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