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今天,家校合育如何聚力?

教育,仅限于学校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近日,随手翻到李公谋先生编写的《家庭联络实施法》一书(黎明乡村小丛书之一,1935年2月初版,上海黎明书局发行),想到家庭教育、家校合育等逐步为全社会所重视,特别是教育部于2015年10月11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形成教育合力奠定了基础。那如何凝聚合力?

首先,信任是家校合育的前提。“自然,要取得乡民的同情与信仰,应注意态度的端庄,和言语的温和”(P13),这些都提示我们要聚力,先要聚情意,保鲜“情意”。“莫如和儿童的家长做朋友”一语道出家校合育、家庭联系能取得成效的必要前提。如若教师不能“取得乡民的真正同情信仰”,家长对教师的为人处事、工作情态、师德师表等有看法,那家庭联络、家校合育多半是有问题的,也就是说聚力首先缺少了环境,缺失了“聚”的条件或手段,那“力”也就无从谈起,没法发出,以至于“敬而远之,离开学校家庭诚恳的合作,真是所谓十万八千里了”(P13)。因此,聚力要成,教师与家长彼此取得信任是关键。

那如何取得家长信任?书中说到“注意家长之便利与可能”(P15)。这提醒我们在做家庭教育、家校合育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家长、家庭的情况,备足课,实施可行的交流办法与方式。对社会白领、精英阶层可以“现代+传统”,微信、QQ等现代化的方式可以多一些,传统的家访作为辅助手段。而对社会普通市民、村民,甚至外来流动人员,要以“传统+现代”,立足传统,辅以现代,电话、短信、家访作为主体。当然,这些方式是需要动态调整的,要因时、因地、因人、因家庭情况而宜,要考虑这个过程中如何适应家长的需要,方便于家长,方便于家庭。“注意家长之便利与可能”还是家校合育建立彼此信任,聚力教育的关键,诚如书中所说“那么家长既不感困难,亦不至视联络事件为畏途了”(P16)。

其次,沟通是家校合育的桥梁。“有什么家长来校集会时,我们要尽量的领导参观,尽量多方说明,使各个家长,看了学校生活的清洁、整齐、有规律、讲卫生;而且了解这种种生活方式的意义和重要,那么儿童的家庭,自然会从种种方面留心起来,改进起来”。(P21)这句话告诉我们,学校作为家校合育的主阵地之一,要建立多渠道相互沟通的桥梁,主动邀请家长访校,以此加强沟通,相互了解才能相互支持,避免无谓的误会和矛盾。因此,学校要精心策划家长来校、学校开放日等活动。让家长来校不仅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情况,也深入地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管理、特色与质量,不仅用眼睛看到学校外在的环境文化,也通过学校的介绍、教师的推介了解感受学校内涵发展的特质。

作为教师,必须了解自己施教对象的家庭状况、生活环境与状态、家长等的情况,只有这样,家校合育才能事半功倍。因为教师可以“趁着访问的机会,亲自观察”,而且“这种观察,比发通讯调查,要可靠多了”。这种近距离的接触、观察不仅让教师“直觉”学生在家所受教育的效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与家长的言语沟通(包括体态语),缩短与家长的物理距离,拉近心理距离。教师可以通过主动的姿态、亲切的话语,赢得家长的欢迎,甚至产生“以先生的过访为荣”的自豪感。我想,家访作为家校沟通的手段,对新接班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尤为重要,它可以有效提升家长对学校教育、对教师的接纳度,让家庭教育促进学校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与友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今天,家校合育如何聚力?  聚力  聚力词条  今天  今天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