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送孩子出国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不过,不少中国学生发现,即便成功入读了国外的学校,他们仍然与国外同学隔绝或是自成一圈;一些人则难以融入班级或跟上课程。
家长送孩子到国外留学无非是希望孩子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事实上,留学远非如此简单。不同的国家,语言、政治体制、文化观念均不尽相同,各国国民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也千差万别。换句话说,久居某地的人,其言、行、思早已合一,且具有独特性。
留学,意味着孩子必须面对所有的不同,不是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国内整装待发的学子至少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准备:
其一,要了解留学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每个国家的法律都不一样,即使在一国之内,不同地区的法律也不相同。2015年,一件美国南加州留学生施虐的案件在中外媒体上都引起了很大反响。案件中,中国女留学生暴力群殴自己的同学,受害人被扒光衣服、用烟头烫伤乳头,用打火机点燃头发……整个折磨过程长达5小时。三名嫌疑人分别被判13年、10年和6年监禁。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并没有直接参与到施虐当中,而仅仅是在场,觉得判决过重,非常无辜。但根据美国法律,开车和提供剪刀甚至仅仅在场围观,也同样构成绑架罪和攻击罪。因此,了解留学地区的法律,留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外的生活。
其二,要了解国外的教育情形。留学生出去都想着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而高质量的教育并不意味着有“便车”可搭。据媒体报道,纽约大学中国历史系教授卡尔直言,中国学生成为她的课堂“包袱”,因为她要为他们调整课程内容。很多中国学生都“严重准备不足……他们大多不知道如何解析文本,或是无法达到分析思考或写作的基本要求”。教育的连续性以及方法的重要性,至此显露无遗,留学之前一定要对自己能否跟得上学习进度有一定的判断。
通过不同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形成更广阔的视野,甚至国际视野,这是留学的价值所在。如果只是出去溜达一趟就回来,真的没有太大价值,而要想留学有价值,就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