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在搞“差生档案”

近日,某乡镇教办主任在总结2015年工作时,介绍了这样一条经验:他们要求全镇中小学在本月24日前对所有6岁至15周岁的在校学生进行一项全面排查,分年级建立“差生档案”,目的是全面摸清具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底数和现状,为下学期实施因材施教打下基础。

我听了很是不解:学生的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有没有具体的标准?按理说,如果某一名学生行为不端,当老师的应该进行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然后对症下药,对其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促其改进错误,为什么要给他贴上“不良行为”的标签?

由此可见,所谓排查“具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实质上就是在搞“好学生”和“坏学生”的甄别,把那些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从全体学生名单里拉出来,让他们亮相示众。这样做会出现两种结果:一些意志坚强者可能由此受到触动,在老师的教育下,痛改前非;而一些意志脆弱者由于背负了“不良行为”的恶名,从此一蹶不振,破罐破摔,成为真正的“问题少年”。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较差,容易被社会上的各种不良行为所诱惑,如果过早地把他们某些违反常规的行为定位为“不良”,就可能走向教育的反面。比如在校园内打架斗殴,这应该算作严重不良行为吧,可如果学校不问青红皂白,不分析具体情况,把所有的参与者都视为“不良少年”,统统作开除处理,把他们推向社会,这样做不仅有失公允,也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教育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和爱。当教师的,不仅要喜欢和尊重好学生,更要善待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给学生贴标签,其实是不尊重学生;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这样做,则是对学校和教师极大的不尊重,是对教育公平的亵渎。学校和教师少给学生定性,不然他们会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

教育就是改变,学生身上这样那样的缺点,为教育工作者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把一个先天各种素质俱佳的学生教育好其实并不难,难得是把一个“差生”转变成一个好学生。也正因为其难,教育工作才更富有挑战性,成为了一项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事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差生  差生词条  年代  年代词条  有人  有人词条  档案  档案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