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引入“无编制教师”可解决师资结构性缺失问题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海淀区教委相关领导透露:2016年,海淀区拟拿出2000万元,聘用100名左右没有事业编制的中小学教师,将其充实到教育队伍中。此次聘用主要采用“区管校用”的方式,“无编制”教师的各种福利及职称评定与在编教师将实现无差别对待。

海淀区一直是北京乃至全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块高地,笔者愿意将他们此次改革理解为在面对教育发展新情况时,教育管理部门所做出的“主动突围”和“大胆尝试”。众所周知,“编制”一直是困扰教育改革向前迈步的关键问题。随着社会及家庭对教育教学质量要求的不断增高,很多学校尤其是教育条件与教学成绩较为突出的学校,出现了师资短缺,与之相对应的是优秀教师资源更为奇缺,从而带来了诸如在编教师教学任务加重、教学压力不断增加等现实问题,很多年轻教师无奈被“揠苗助长”,“成长成熟期”被严重压缩;同时,因为教师行业的特殊性,多数学校和地区的教师队伍稳定有余而流动不足,优秀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的交流并不活跃。

海淀区此次改革,尝试为教育注入了“源头活水”,在不给上级部门“增添麻烦”的前提下,部分实现了区域教育部门对发展束缚的“自我摆脱”,弥补了师资不足,缓解了在编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激活了整个教师队伍的竞争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这项改革可以超前建立未来所需学科的人才储备库,吸收各科教师及特殊专业教师,进而解决学校教师的结构性缺失问题。

当然,海淀区此次教师聘用制度改革建立在自身已有的丰富资源之上,表现出的是海淀区对自身教育环境和教学投入的充分自信。毕竟,如此充足的资金投入和待遇保证,并非一般地区所能拿得出来的。

从海淀区自身发展来看,虽然有了“同工同酬”的承诺,但“区管校用”能否与编制一样让应聘教师真正“定心”,有待现实考验。未来他们的权益如何保障,是否会沦为事实上的代课教师,都将会成为应聘教师不得不考虑的关键问题。此外,应聘教师未来将会面对诸如职称评定等很多现实问题。未来职称评定如果实现无编与在编教师的“平起平坐”,可能会打击一些已经为学校服务多年的在编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倘若无法完整实现,“高薪”就成了学校对后聘无编制教师的唯一吸引力,这就有可能造成后聘无编教师流动性加大,队伍不稳定等后果。

我们希望看到,海淀区能够拿出与改革配套的细化完整措施,让此次改革最终成为成功范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结构性  结构性词条  缺失  缺失词条  师资  师资词条  引入  引入词条  编制  编制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