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杭州建兰中学第五届体育节暨“中外名著”主题运动会在区体育中心举行。同学们用别具一格的“运动+名著”方式演绎着《西游记》、《战争与和平》等中外名著。
对该校运动会的创新,有人点赞,有人拍砖。批评者认为,学校此举博眼球、玩花样,背离了校园运动会本义。但我认为,学校对传统运动会的改革很有可取之处,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值得肯定。拍砖者不妨宽容点,善待学校的创新之举。
多年来,人们对学校传统的运动会诟病颇多,主要是因为传统运动会形式单一,参与度低。无非是每个班里选出几个运动员代表班级去参加比赛,学校再根据各班体育成绩颁奖,最后是校长讲话等,而其他的学生就是纯粹的“板凳运动员”。这样的运动会显然是竞技性、表演性的,而不是全民参与的健身活动,做观众的学生自然积极性不高,不少人找各种理由逃避。这几年,有些学校为安全起见,干脆取消了一些稍带风险的比赛项目,运动会的“看点”更少,普及性和参与度更低,不仅无法起到推动全员学生健身目的,反而有枯燥无趣之感。
而杭州建兰中学近几年探索出的符合本校特点又独具特色的运动会之路,是学校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积极作为的表现。以中外名著为主题,全校39个班,在开幕式上分别演绎了《诗经》、《三国演义》、《骆驼祥子》、《基督山伯爵》等39部中外名著。看完入场式,现场有不少家长感慨:要多看书啊,否则连运动会都看不懂!运动会的创新做法,赢得了家长和市民的好评。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马里松说,把文学与体育相结合,这本身就是个创新,“每个学生都很开心,一场体育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这已经成功了。”
学校创新运动会形式至少有四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这样的运动会将运动性、益智性、娱乐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要准备好精彩的演出,学生得反复研读名著,不下一番功夫读懂名著是难以“出彩”的。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増智、健身、怡情,这样的运动会岂不是一举多得?二是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性高。运动会不再只是个别学生的“表演”,也与每个“我”有关。学生的广泛参与才能唤起大家重视体育锻炼的意识。三是形式新颖,内容多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赛热情。一年一个主题,一班一个项目,突破了传统运动会僵化单一的模式。四是学校的做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校本课程。 从课程角度看,运动会变身大课堂,变成学生能力培养的大舞台,多年的探索和坚持利于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也利于打造学校文化特色。
赢得学生喜欢,且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学校只有立足实际,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青睐,最终方可取得教书育人的高质量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