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期愿“生源”一词早日消失

在教育领域,有些词语虽然耳熟能详,却还是让人难以接受。比如,“生源”一词。

时常听到讲述者在会议总结或者汇报中感慨,在“生源”不好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身努力逆袭成功——不论是班级还是学校。言者谦虚中带着骄傲,听者钦佩中带着崇拜。而谈论“生源”一词者,高中校长(或教师)、初中校长(或教师)、小学校长(或教师)甚至幼儿园园长(或教师),都在其列。

什么叫“生源”?我查了家里的《辞海》,并未见到这个词组。再查阅“百度”,也没有“生源”这个词条。最接近的词条是“生源地”,倒是很好理解:特指参加高考时的户籍所在地。

听多了,也就能够理解这个在辞典里都没有的词:高中教师用中考成绩、勤奋程度给“生源”划分好或者不好;初中教师用一次次的考试成绩、作业情况给“生源”定义好或者不好;小学教师主要用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和家长重视程度来区别不同“生源”;幼儿园教师用学生的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家长配合程度去辨别各种“生源”。很多校长和教师都在哀叹“生源”不好,从幼儿园到高中——甚至大学。

不知道是否存在那样的词,辞典上没有,但医生们都理解,并用来区别病人的身体素质、家庭经济、住房环境以及医患的配合程度?医生不能选择病人,病人是需要帮助才去医院的。同理,教师也不能选择学生,学生是需要接受更全面的教育才来学校。医生不该埋怨病人生病,教师也没有理由抱怨“生源差”。

世界上没有一份职业在从业过程中只收获美好、幸福,哪怕是全职妈妈。孩子的笑容足可以慰藉一个母亲的辛苦,但是,没有一个妈妈在育儿过程中不感到辛苦、劳累。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如果遇到的班级聪明懂事的孩子多,知书达理的家长多,工作起来会特别愉悦与幸福。但是,既然选择了享受这种职业的幸福,也必然得接受这份职业的另一面,辛苦的一面——学生特别淘气、不懂事,家长不配合甚至不明事理。

有时候,有些“生源差”的讲述者,是非常不负责任地给学生乱贴标签。班级里(或者学校里)不少学生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良好,只是考分不高,这个班级(或者学校)就可以被定义为“生源差”?有的讲述者肆无忌惮地对着家长使用这个词,毫不尊重家长的感受。有些讲述者,用“生源差”为自己工作不合格(不优秀)而开脱;有的讲述者,则蓄意用“生源差”强化自己的困境,标榜自己的成功逆袭。

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今年不顺利!班级里学生外地生多,家长学历低,生源很差。”或者“家长基本都是打工的,不管孩子的家庭作业。我们学校生源不能跟某某学校比。”或者“我们学校生源很差的,这次中考能够有这么多学生升入四星级高中,已经很意外了!”仔细推敲一下这些话语,无一不流露出对部分学生的偏见与歧视。

生源”一词可以休矣!倘若这词消失了,那些对学生的偏见与歧视应该也可以消失了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期愿“生源”一词早日消失  生源  生源词条  早日  早日词条  消失  消失词条  
教育评论美育

 美育不在考而在生活中

一个地区,在学校加强和改进美育,可以在课程、活动、环境方面精心设计。那种以考试来衡量,想通过选择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是非题、改错题、连线题等办法来检测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