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没有在农村学校上过学,对乡村教育也没有做过专门的调研,对相关的问题了解不多。可是,暑假回家,见到的一些人和听到的一些事,让我很惊讶,上学对很多农村学生来说竟然那样痛苦,或许,这是他们辍学的重要原因。
家里的夏夜,会有很多人分散在小城的各个角落卖烤玉米。他们中,有一个19岁的女孩,跟男朋友一起卖烤玉米。女孩说,自己初三没读完就不读了,到县城里来打工。因为新鲜的玉米不能隔夜,他们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去很远的地方买进新的玉米。因为是现烤现卖,夏天中午的时候,既要顶着刺眼的阳光,又要承受着煤炉子的炙烤。
我很好奇地问她,为什么年纪那么小就不去上学了,她说,自己在农村读初中的时候,很不喜欢学习。老师们也认为,他们不可能考上高中,就不好好讲课,甚至有学生在课堂上打扑克,老师也不管。她和家人都认为,上这样的学,去不去上学没差别,就不再念书了。
她的男朋友,比她大五岁,初二就辍学了,原因是他有一次作业没写完,被老师骂得很难听,他很生气地把老师打了一顿,之后就再也不敢去学校了。他们都觉得,现在虽然很辛苦,但比上学的时候过得开心和自由。如果以后入不敷出,他们就再去找其他的办法赚钱。
我表姨的儿子,之前在一所农村初中上学,相貌清秀,中考之前,因为受不了失恋的打击,放弃中考,如今在杭州一个生产电子设备的工厂里打工。表姨到姥姥家做客,说他原本可以学习两年技术,然后转为技术工人,工资会是现在的多倍。我听了很为他高兴,以为他长得那样好看,好好做一名技术工人,可以追求很多年轻人想要的生活。可是,表姨话锋一转,说他不想学技术,只想把五年的合同干满,之后再找别的出路。
我之前一直认为,很多学生辍学,是因为不愿意吃苦,但他们的故事改变了我的看法。如果能坚持凌晨3点起床进货,怎么可能承受不了坐着学习的那点“痛苦”?只是没有完成一次家庭作业而已,怎么就可以终止了一个人的学业?学点技术、成为收入高一些的专业技术工人,真的比在流水线上夜以继日地重复还要难受吗?不考高中,为什么不去其他学校学些技术呢?或许,正是上学时的种种痛苦感受,让他们宁愿承担更多的辛苦,也不愿意继续上学。
换言之,是人们的偏见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机会。教育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有一段经典台词:在一个小岛上,如果人们想让一棵树死去,众人就会围着一棵树咒骂,这棵树不久就会自己死掉。这些辍学的农村学生,就像这颗树一样,他们自己、他们的家长、学校和老师,甚至是整个乡村,都是指着这棵树咒骂的众人,这让他们深信,自己根本就不可能依托学习找到人生的出路。
在哲学家罗尔斯的“分配公平”外,还有一种“承认的公平观”,认为一些群体的不利处境,是源于不公平的承认关系,源于他们在社会上遭到的蔑视。这些农村学生遭到的蔑视,已经不仅仅是现代化考试对于乡土经验的蔑视,而是人们对农村学生存在的蔑视。他们在学校里,感受不到老师、学校对自己人格的尊重,也看不到人生的希望,这些痛苦、羞耻,加深了他们对学习的抵触情绪,甚至是对乡村的厌恶。所以,便只想快点结束学业,结束在乡村的生活。如此恶性循环,乡村、特别是乡村教育,也就很难看到希望。
然而,在当下,一个成年人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不是一种选择,而是生存的必需,且这大多需要经由学习实现。或许,因为我的家乡太过闭塞,人们很难意识到这个时代对维持个体生存有着怎样的新需求,也就不明白知识、技术同人生幸福之间的联系。但是,他们不明白却不等于可以不受时代的影响。
近40年前,我爸在村里读初中的时候,农村孩子们想的都是如何把握好上学的机会。而今天的农村孩子,却越来越缺少这种对把握自己人生和命运的确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