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教学生作弊”的老师丧失了职业底线

“前几天,孩子跟我讲,老师教他们怎么在考试时偷看别人的试卷。我又惊讶又生气。”近日,一名家长向记者反映,老师这样教太危险了,会误导孩子,“难道要教孩子为了在竞争中不择手段地胜出,可以不讲诚信吗?”这名家长深感困惑。(6月30日楚天金报)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教学生作弊,必然严重扭曲学生的价值观,比体罚学生、有偿家教及教师自身弄虚作假等行为更为恶劣。

“教学生作弊”的深层原因是教育评价背后的“唯分数论”。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新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探索和完善却仍然“还在路上”,学生的考试分数仍然是评价老师好坏的主要依据,而评价的高低又与老师绩效工资、评优晋级、职位晋升等挂钩。在“唯分数论”的评价模式下,告诉学生怎么作弊拿高分就成了某些师德意识不强的教师的“法宝”。

“教学生作弊”的直接原因是对教师的惩处太轻。笔者仔细比对了新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发现,1997年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二条中明确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而2008年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却把这两句删除了。而且,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也没有十分鲜明地把教师“教学生作弊”纳入“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的行为。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本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可结果是,就连号称最为公正公平的全国高考,都需要全体考生签订《诚信高考承诺书》来保证成绩的真实可信。即便如此,每年高考仍然会曝出各种各样的舞弊丑闻。出现这样的困局,某些教师的“作弊”教育恐怕也难辞其咎。

“教学生作弊”反映出某些教师职业道德泯灭,是学校教育的一大悲哀。要根绝此类现象,除了要尽快探索出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外,更重要的是把“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重新纳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范畴,并且毫不犹豫地对那些“教学生作弊”的教师亮出“红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作弊  作弊词条  底线  底线词条  丧失  丧失词条  老师  老师词条  职业  职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