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之前,国家就有“连片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和“以奖代补”措施,给了各地实施的自主权。去年年底,我们本地也终于出台了相关补助政策,在实施办法中,将学校分为乡镇、村、教学点三类,补助数额由乡镇学校向教学点逐层增加;教师也被分为三类——校长书记、中层领导、普通教师,补助数额则从校长书记到普通教师逐级减少。
教师们将本地这个补助政策称为“官本位”补助,事实上,“官本位”在农村学校早就以各种潜规则方式存在,并支配着各种利益。
比如,荣誉。农村学校的领导几乎都有政府颁发的“园丁奖”等荣誉,有的人可能还有好多个,而普通教师获得过“园丁奖”的却是凤毛麟角。是领导们都比教师优秀吗?恐怕未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奖其实根本就不是评出来的了,而是由领导直接确定的,上级领导确定给下级领导,单位领导班子内部轮流坐庄。
和荣誉评定一样,教师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的发放等决断权也都掌控在单位领导手中,同时,单位的管理团队也参与这些利益分配,因此,他们通常制定有利于自己的管理制度,并根据自己的条件不断做出有利于自己的修正,甚至不借助任何掩人耳目的制度直接攫取相关的利益。年度考核的“优秀”总是以领导居多,职称晋升,领导一定都走在教师的前面,绩效工资,领导都一定比教师分得多。
正因为在农村学校或农村教育机构,制度和利益向管理者倾斜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痼疾。现在不少年轻教师都想方设法甚至采取各种不正当措施争做学校和管理机构的“中层领导”,“官本位”现象可谓愈演愈烈,学校的学术氛围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
在“农村教师补贴”办法出台之前,教师们议论,既然要通过这项措施鼓励教师在农村“长期执教”、“终身从教”,补贴就应该按教师在农村工作年限有所区别,年限长的教师补贴适当高一些,这对坚守农村教育几十年的教师多少是个安慰,对年轻教师也是个激励。但“官本位”的补贴措施一出台,教师们嘘声一片,原来“坚守”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当官”、“当大官”才能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
现在,各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还在酝酿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细则,如果最后出台的细则仍然坚持“官本位”,给坚守农村教育30年以上的老教师只发一个“荣誉证”,各种利益却向“领导”倾斜、按“官阶”大小分配,那样的话,好政策可能难以给教师们带来真正的实惠。
不久前,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颁布后,我们地方领导为了落实“计划”而到农村“调研”,单位为此专门召集会议,向教师宣布了许多个“不能说”,并说这是“工作纪律”。结果,地方领导只是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校园,和教师根本就没有见面。如果在这种官本位的“调研”基础上制定出相关的落实措施,即使能对农村教师有更多的利益倾斜,那么,农村教育的生态环境必将遭受更严重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