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州出了一名“史上最任性老师”。这名初中英语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竟写上“狗屁”二字,遭到学生家长发帖投诉。对此,校方承认此事属实,称老师认真负责,有恨铁不成钢之心,但用词粗暴简单,学校已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现代快报5月16日)
在互联网时代,随手拍、随手传,以发帖方式举报老师变得容易了,但是,还是要提醒家长和社会,动辄把属于家校正常沟通可以解决的事项演变成为公共事件,以制造舆论的方式解决教育问题,并不利于建立健全的家校沟通机制,有时反而可能激化家校矛盾,而且也可能误伤学生。
拿这件事来说,家长发帖投诉在批改作业上写上“狗屁”评语的教师,某种程度说,是把这件事变为了公共事件,学校也尽快进行了回应、处理。但是,家长想过没有,为何不找当事教师以及所在学校校长反应情况,以更理性、平和的态度解决?一方面,通过沟通,可以让老师意识到自己的不文明批语令家长不满,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了解老师的真实想法,为何会写下这一评语?是一直对学生用语不文明、粗暴,还是恨铁不成钢口不择言?从而在互相理解基础上,商量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进步的方案。
现在,虽然学校对教师进行了批评教育,可是教师是不是真诚地接受批评还很难说,事情在舆论风潮中似乎得到了妥善解决,但也可能结下了心结。更重要的是,家长在发帖投诉教师时,也把学生进行了曝光——即便在帖子中隐去了学生的姓名,但是,由于事件引起舆论关注,也就让这名同学被老师批“狗屁”的事在同校同学中广为传播,把相对私密的批语公开化,这也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对孩子的伤害。这或许是家长没有想到的。围观的网友会很快散去,但事件对孩子的影响则会很长远。
家长当然要维护学生的权利,也要告诉孩子争取自己的权利,但不能快意恩仇,需要多一份理性、冷静。对于这件事,如果家长找学校投诉,可学校爱理不理,那么,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发帖、寻求舆论的支持。
毋庸讳言,近年来,在处理家长投诉、维护学生权利方面,我国有的中小学校做得并不好,这令家校间的不信任情绪增加。一些家长在维护学生权利时,已有不信任学校、老师的潜意识,认为找学校等于白找,不如直接在网上发帖、曝光,因此,遇事就到网上投诉,而不是和学校沟通。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发帖往往带有某种情绪,并不客观、全面,会給网友带来先入为主的印象,这反而会把问题复杂化,把事情导向舆论口水之争,而忽视解决真正的问题。
舆论的归舆论,教育的归教育,所有家长和社会公众要意识到,舆论评价不能代替教育和学术评价,处理教育事务,必须坚持教育标准和原则。这也要求学校实行教育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监督的作用。试想,如果这所学校有健全的家长委员会,家长有通过家长委员会表达意见、维护权利的意识和习惯,那么,会动辄发帖投诉吗?与之对应,如果有强有力的家长委员会,教师知道自己的行为是置于家长、学生监督之下的,也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行。
良好的教育,需要增加家校、师生的互信,而不是对立和冲突。互信不是靠说教,而需要靠良好的沟通机制。如此,教师和家长才不会都“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