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评职称这个事,老教师是不是该“照顾”?

近日,与小学启蒙老师通话,他向我诉说苦衷:从民办到转公办,从教40余年,职称一直停靠在小学一级。他还说,还有大部分小学老教师,直到退休也聘不上小学高级。谈及原因,虽有教龄上的优势,但由于自身所处时代和所受教育的影响,教学成绩难与青年教师抗衡;二者科研成果寥寥,对高一级职称的竞评只能望洋兴叹。职称垫底、晋级无望者大有人在。

职称竞评倍受关注,从教育部门到学校都建立了具体机制。像我这位老师介绍的,他们的竞评标准包括教龄分、科研分、荣誉分、教学实绩分,等等。中青年教师,因为精力、学识等原因,往往在教学实绩和科研上更有优势,写论文、搞课题、弄专利,可以大大缩小因教龄差距产生的影响。而老教师的优势往往就剩教龄了,特别是临近退休的老教师,论文写不好,发表难上难;弄个课题,这档案那材料,也难以应付。所以,教龄与科研之争在所难免。

教龄和科研,两者本身并不矛盾,但具体到了人,就有了问题,产生了矛盾。特别当僧多粥少时,两者的矛盾有时就演化成了争端。当然,这并不能上升为师德问题,职称本身就是对教师工作的认定方式之一,教师理当去追求。但一些老教师迫于年龄以及所处时代所受教育等方面的劣势,在评职称、竞聘岗位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而这种弱势并不是完全因为他们自身原因造成的,有时是历史和客观因素导致。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让不同年龄段老师间的竞争更为公平。

一是人社、编制、教育等相关部门要摸清实底,科学核定岗位数,尽最大限度向农村山区、老教师多一些倾斜。特别是那些常年待聘、临近退休的老教师,更应该多出一些机动岗位名额,让他们看到希望。

二是各学校要合理修订、完善教师考评机制,切实平衡好教科研成果与教龄这两大影响因素,既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实践,多进行反思、提炼、总结,也不能因为过度加大与拔高,把教师导向为评职称而搞教科研的怪圈。对教龄也是一样,占一定比重,但差距亦不能盲目拉大或缩减,要在广泛调研、多方讨论的基础上,使两者能在“合理的区间内”运行,激发各年龄段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教师要正确看待职称评聘,职称并不是工作的全部。只要热爱工作、真诚对待学生、倾心课改实践,教育教学工作做好了,评定职称的几率也就增大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职称  职称词条  照顾  照顾词条  是不是  是不是词条  这个  这个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