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心只读教科书”,最优秀的孩子也会被毁掉

有报道称,英国萨塞克斯大学一项针对上千名十几岁高中生、历时15年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到30岁的时候,那些当初在学校中朋友很多、人缘较好的人平均工资要高出其他同学12.5%。同时发现,在班级里顶尖或是智商较高的学生对日后的赚钱能力似乎没有太大的影响。

这则不起眼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深思。什么样的人容易成功?是那些素养比较全面的人。或者说,素养越全面就越容易获得成功。这让我想起了前些年我们热议的“第十名现象”。杭州的一位小学老师通过多年跟踪调查发现,班里前三名之后、第十名前后直至20名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长为“栋梁型”人才;相反,那些当年备受老师宠爱、成绩数一数二的尖子生,长大后却淡出优秀行列,甚至在其后的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屡屡受挫。另外,当年某些高校举办的“少年班”里,那些智力非凡的孩子走向社会后很多人却“泯然众人矣”。这同样让我们反思教育与成功的问题,当年的尖子生将来未必就成功,而学科成绩一般但素养全面的人更容易成功。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在唯成绩论的背景下,家长和教师都把成绩看得过重,千方百计地引导孩子“一心只读教科书”。于是那些“乖乖孩”心思全在课本里,学科成绩是优秀了,但少了其他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很多弊端,如没有人际交往,少了朋友以及合作、沟通和领导能力的提升;兴趣不广泛,知识面狭窄,为人处世容易“唯书本”和过于教条;不热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少了特长、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长期习惯了“千般宠爱集一身”受宠心理,遇到挫折和失败容易急躁焦虑或一蹶不振等。相反,那些成绩一般的孩子,往往更有时间“贪玩”,家长和老师看管得相对宽松,于是有时间和精力交朋友、搞活动,爱好广泛、活泼健康。一句话,他们多方面的素养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是成绩重要,还是能力更重要,这是基础教育多年来存在的一个症结。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教授认为,人在学业上表现出来的智力为“惰性智力”,而成功智力是指达到人生追求目标的智力,主要包括创造性能力、分析性能力、实践性能力。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对上述新闻的调查结果和“第十名现象”或许可以有另一种解读。

素养越全面就越容易成功,不仅仅是事业成功,还应该包括家庭、交际等诸多生活方面的成功。但这些素养的培养却远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的点滴熏陶和积累的结果。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一些家长和学校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这正是长沙市开福区推出的公民教育读本获点赞的原因。

我们应该牢记:不要让“应试主义”挡住了素养的提升,不要让成绩粉碎了未来的梦想,不要让分数绑架了明日的成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只读  只读词条  毁掉  毁掉词条  教科书  教科书词条  一心  一心词条  优秀  优秀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