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围绕衡水二中教学楼安装密封的铁栏杆一事,掀起了巨大的舆论风潮。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衡水二中却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淡定”。除了承认确实是为了学生的安全考虑而安装了护栏之外,对于网友的抨击评论,该校校办称“我们不打算回应网友的这些评论,还是想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在笔者看来,面对空前的舆论风暴,因为有着众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与支持,衡水二中除了无奈之外更有着一份底气:一名高三学生说大家都觉得学校是为了防止有学生跳楼才安装的护栏,虽然看起来很封闭,但绝大多数学生觉得学校也是为了学生好才安装护栏;多名学生家长表示,能够理解学校的做法。
记得半年前中国青年报发起“衡中现象”大讨论时,就出现过类似的矛盾情形:一面是专家学者和主流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抨击谴责,一面却是不少家长和学生的鼎力支持。作为“衡中模式”的成功践行者,处于风口浪尖的衡水二中又一次演绎了这种近乎诡异的情形。那么,何以同一所学校在不同人的眼中竟然有如此天壤之别呢?是作为旁观者的专家学者站着说话不腰疼?还是当事家长学生们身在其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在我看来,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没错,分歧的关键在于专家学者们主要着眼于教育的应然状态,而家长和学生更立足于现实而已。于是乎,推行“衡中模式”的学校便成了地道的“白骨精”:有些人眼中它是一位楚楚动人的美少女,而有些人眼中则成了十恶不赦的妖魔。
如果消极地看待,我们会悲观地发现这种分歧一时之间根本无法解决,许多孩子依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深受现实之折磨。但站在社会转型和与之相应的教育变革大格局中审视,我们则会惊喜地发现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而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本身的变革,虽然还是有人在大搞“苦学苦教”那一套,但最起码无法拿到台面上光明正大地宣讲了。从“又做又讲”到“只做不讲”,这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吗?推广“衡中模式”的学校之所以被人们高度关注,动辄得咎、屡屡引发风潮,其根源不就在于此吗?
人们常说:真理越辩越明。每一次围绕“衡中模式”引发的风潮,都是一次极好地探讨辨析的机会。但是,教育变革毕竟不是一场政治运动或者是军事行动,很难毕其功于一役。因为牵涉到方方面面观念转变等诸多复杂的问题,确实需要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虽然急不得,但我们真心盼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