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籍与生活的关系,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有人把书比喻为文明进步的“阶梯”,有人则把书形容为治疗愚昧的“良药”,有人把书当“纸家具”,有人以书为“益友”,还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诗意沉吟。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把书当做满足人的灵魂饥渴的“精神食粮”。我觉得,还是“精神食粮”的说法比较接地气。
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作为“精神食粮”的书籍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消费、消化“精神食粮”的方式即阅读,也必然是多样化的。我个人以为,出版家郝明义先生对多样化阅读的“妙喻”,既简明易懂,又对改进我们的阅读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郝先生根据人们的阅读目的和内容的区别,用很形象的比喻将阅读分为四类:第一类阅读如同米饭、面条之类的主食,是我们为了寻求人生在职业、工作、生活、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一些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道而进行的,能让我们获得饱足感;第二类阅读如同鱼虾、牛排之类的美食,不求针对我们人生的现实问题,却可以帮助引导我们间接地思考问题的本质,给我们补充蛋白质等营养;第三类阅读如同蔬菜、水果,帮助我们查证阅读过程中不了解的字义、语义、典故与出处,是一种“工具需求的阅读”,帮助我们消化、吸收纤维质;第四类阅读如同饭后甜点,和前面三种的最大区别在于没有一定的目的,阅读就是为了娱乐、消遣,是一种休闲活动,和甜食一样,追求的就是口感。
今天的中国,正在努力建设阅读大国,政府大力推动,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可以说,我们处在一个能够自由阅读的最好的时代。我们的阅读生活,决不能只满足于“主食”“蔬果”和“甜点”式阅读,而应该大力倡导“美食”式阅读,也就是要倡导“读经典”“读好书”。每一个爱书人、读书人,都可以为更好地促进“美食”式阅读作出贡献。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经常会有爱读书的学生让我推荐好书。我想,他们需要的不是“主食”“蔬果”和“甜点”类的书,应当给他们提供一份阅读“美食”指南。于是,我就主持编制了一份包括100种经典图书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还对每一种图书的作者和内容作了介绍。我在这份书目中写下了如下的推介词:
“这份书目,是一个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窗口。正如胡适所说:‘现在的书本是古人经历数千年来之学问、智识、经验的结晶。’书籍,是记载、传承人类精神文化成果的重要载体。那些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思想文化经典,闪烁着人类文明智慧的光芒,印证着人之为人的高贵、尊严和博大。生活在网络时代的现代人,每天面对着海量碎片化信息的包围,千万不能被如潮的信息所裹挟淹没,以为那就是整个世界的真面目。对于人类历史文化的优秀成果,我们应当有基本的认知、理解和敬畏。
“这份书目,是一个关于自我提升的温馨提示。青春正是读书时。自觉主动地阅读,科学高效地阅读,是青年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提升自我素养的基本方式。同学们如果能有计划地通过读书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塑造丰富的精神世界、涵养儒雅的君子人格,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人生幸福,必将产生无穷的助益。编写这份书目,就是提醒每一个同学,到学校来,就应当好好珍惜这个机会,认真读书学习,提高个人修养,充实当下的生活,并为自己的未来奠基、蓄势。
“这份书目,是一张关于精神生活的‘美食’地图。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很重要。行路需要方向和路线的指引,读书同样如此。世界上的好书汗牛充栋,100种图书只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设计。其实,如果通读这份书目,你会发现其中提到的好书绝不止百种。循着这份书目,您尽可以继续扩展、深化,构建属于自己的阅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