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你该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近日四川乐山某幼儿园对该园小朋友的家长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家长表示应该培养孩子强硬的性格,被欺负时要“打回去”;有25%的家长则认为,孩子被欺负后,应当远离施暴者,而不是以暴制暴。(5月2日成都商报)
小伙伴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因此说孩子世界是一个“小江湖”并不为过。“强者”和“弱者”共同组成了这个“小江湖”,他们都是不同家庭教育开出的不同花朵,只不过“强者”更加争强好胜,“弱者”更加谨慎矜持而已。那些视孩子之间打闹为“江湖血色”的家长,显然是过于敏感或者过于溺爱孩子,心怕孩子受到一点点委屈。因此他们大多主张孩子受到欺负时要坚决“打回去”。
“打回去”里包含着“千万不能做弱者”的良好期望。确实,一个孩子在受到欺负时如果老是忍让,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内敛懦弱,这种不健康心理极不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但是“打回去”的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同样隐藏着教育风险,家长必须高度警惕。鼓励或怂恿孩子“打回去”,可能一时镇住了对方,显示了自己的“强大”,但这是暂时的胜利。长期如此,孩子会认为武力是解决问题的首选或唯一方法,就会变得越来越嚣张跋扈,蛮横无理。
实际上,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是把孩子培养成温文儒雅不卑不亢的谦谦君子,意即“外柔内刚”的人才。今天不少家长要求孩子“内外皆刚”,显然是观念走偏了。培养孩子,还是应该信奉“秀外慧中”的古训,切勿种出“外强中干”的恶果。
那么,孩子受到欺负之后怎么办?一句话,把握好原则和限度。对小伙伴之间的磕磕碰碰犯不着上纲上线,如临大敌,而是要教育孩子忍受正常的伤痛。如果是偶然的欺负,家长应告诉孩子多向老师或家长求助。如果是长期的欺负甚至校园霸凌,此时的“打回去”就很有必要。这样的“打回去”,不仅显示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也是给对方家庭教育打一记响亮耳光。
善良和文雅不可无,戾气和霸道不可有。这应该是家长教育孩子、处理孩子纠纷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