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未来高校能否做到学生单独一个卧室?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355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70.5%的受访学生曾为寝室矛盾而感到烦恼,67.6%的受访学生曾想调换寝室。导致寝室矛盾的主因是:生活习惯不同、室友间缺乏沟通、性格不合。(中国青年报3月9日)

同宿舍同学矛盾,已是一个老话题。前年复旦大学曝出投毒案,舍友关系就曾引起广泛关注。“感谢同学舍友不杀之恩”在社交媒体被调侃、疯转。

有矛盾不是问题,有人的地方,都可能有矛盾,怎样解决、调和矛盾才是关键。对于同宿舍同学的矛盾,有人提出的建议是让学生选宿舍,允许同学换寝室。这当然是一个办法,也有高校开始尝试,在新生开学时,让学生在网上选宿舍。

根据学生的意愿、个性、性格——学校事先要求学生提供相关信息,比如自己的作息习惯,是否喜欢小动物,有什么兴趣等,按照学生的这些兴趣进行匹配,可以一定程度减少同学间的矛盾和摩擦,但却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必须承认,由于学校的宿舍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挑选宿舍、挑选舍友的需求,总会有部分同学,不能如愿匹配情趣相投的舍友;就是动态调整,也可能不会如所有学生所愿,你想调到另外一个宿舍,可另外一个宿舍的同学不愿意换,这种情况也很常见。

我更赞成同宿舍同学通过交流、沟通、对话,来解决矛盾。这其实是寄宿制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外大学,研究生教育阶段,通常不实行寄宿,学生自己到校外租房,而本科教育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大多实行寄宿,有的学校要求低年级学生必须全部寄宿,只有到高年级阶段允许学生申请到校外租房。

这种寄宿生活的教育意义是,让学生深入感受校园文化,在和老师、同学的相处中,共同促进。其中,处理同宿舍同学关系,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一个很难搞好同宿舍同学关系的人,很难想象,会在今后的工作团队中,处理好同事关系。处理好同学关系,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修炼,可谓“一屋不处,何以处天下。”

还有一方面的问题,也值得我国大学注意。国外大学的寄宿宿舍,往往是一个学生独立一个房间,再共用生活空间,宿舍的构造类似住家户的三室一厅或两室一厅,有的还是复式结构,厅里放饮水机、电视机、沙发、茶几,同宿舍同学可以在这里一起看电视、聊天、会客,每个同学的卧室独立,具有相对私密性。有时,国外大学传来允许男女生同宿舍的新闻,国内学生感到诧异,睡在一个房间,上下铺,这怎么可能,而其实,男女同学是住在一个套间里,但卧室是独立的,就和青年男女合租一间公寓,共用客厅,但房间独立是一样。因此,学生不会互相打扰,我国学生宿舍则少则三四个人一个房间,多则七八人一个房间,且上下铺,这种寄宿条件,也会增加相处的难度,一个人的作息习惯,会对其他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寄宿学生,学校还有必要从两方面努力,软硬兼施。

在管理方面,学校在尽可能满足学生选宿舍的意愿(自己选宿舍、按性格匹配宿舍,申请换宿舍等)的同时,还要针对同学间因日常相处产生的矛盾、纠纷,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学生以合理的方式,处理同学交往。对同宿舍矛盾,首先想到的不应是回避,能不能换一间宿舍,而是面对,只有在做过努力,仍无法调和时,再寻求换一个环境的处理方式。目前有高达60%的学生,想到换宿舍,表明同学们在处理矛盾时,缺乏方法,也缺乏疏导。需引起高校注意。

而在硬件方面,学校在新建或改建宿舍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能否设计每个学生独立一间卧室的公共宿舍,而不是采取传统方式。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太奢侈”。实际上,社会在发展,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思维看问题,以前一间大学宿舍住七八个人,后来有大学的宿舍只住4个人,更少的2人;以前高校的宿舍不配备空调,现在配空调已基本成共识。国外大学的学生宿舍,几十年前,就是这样设计的,保留至今。另外,对于本科生、研究生,学校也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对本科生提供寄宿,而对研究生,则不提供寄宿,到校外租房。事实上,对研究生进行寄宿制教育,并无多大必要,学校提供的宿舍,只是提供居住所而已,既然是居住所,何不让学生自己到校外租房呢?这也是我国大学在办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社会和时代发展,面对的问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卧室  卧室词条  单独  单独词条  做到  做到词条  能否  能否词条  高校  高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