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8岁男孩因犯错被逼向全班下跪”的新闻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反应。
在现代社会,教师和学生尽管有着身份和角色上的差异,但在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与尊严上,却应该是平等的。“逼学生下跪”的老师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可能会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带来消极影响。教师一旦缺乏“仁爱之心”,教育就会变得麻木与冷漠,学生就可能成为“暴力育人”的受害者。
小男孩犯错被罚,从表面上看,是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从本质上看,则是一种权利越位和角色迷失。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教师对学生发怒,通常是教师情绪失控、心理失衡的表现;一个对自己的引导能力有信心的教师,不会声色俱厉地开展“激情教育”。教育惩戒权一旦逾越边界,就可能进入“暴力育人”的误区。
“逼学生下跪”显然不是体力上的较量和话语上的冲突,而是一种权利上的失衡。在“一切为了学生”的遮蔽下,少数教师采取最直接、最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规训与惩罚——不论是将教育暴力的性质模糊化,还是将“严师出高徒”的行为崇高化,抑或是将学生遭受教育暴力宿命化,尽管理由冠冕堂皇,却都难以掩盖其本质。
在主体性缺失的格局下,学生们往往成为“被教育”、“被管教”的客体,成为成人意志的施展对象和发泄平台。对于“不听话的学生”,少数教师肆无忌惮地进行“暴力育人”,却忽视了这种偏差、错乱的教育观和价值观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后果。 “逼学生下跪”是一种教育“懒政”,看似管住了学生,实则将学生推向了社会排斥的边缘化境地,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帮助。
对于下跪的学生来说,身体上的痛苦与精神上的痛苦是不可分割的;身体上的疼痛还可以修复,精神世界的裂痕却难以弥合。孩子幼小的心灵最需要的是呵护和关心,而不是伤害与摧残。“逼学生下跪”不仅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光亮和温暖,反而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冷血和人性的暗淡;这样的教育错位,错得让人揪心痛心甚至寒心。
法国文学家雨果曾说:“创办学校的人关闭了监狱,但愚蠢的老师和糟糕的学校本身就是孩子心灵的监狱。”少数教师的轻率与糊涂,让教育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初衷;当孩子们在老师这里得不到足够的宽容和爱心,他们会用怎样的眼神去打量和审视这个世界?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既会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也会包容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学生犯错需要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引导,而不是采取辱骂、体罚甚至“逼学生下跪”等简单粗暴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