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中学2020年新入职“豪华”教师阵容曝光,引发网友热议。名单显示,2020年该校新入职老师共66人,硕士39人,博士21人,博士(后)6人。其中,有17人毕业于北大,16人来自清华,同时不乏来自剑桥、牛津等世界顶尖高校的毕业生。顶尖高校毕业的高学历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近几年频频出现并引发热议。(2月26日 澎湃新闻)
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优质发展的重要保证,从这个角度讲,深圳中学高薪聘请名校高学历毕业生,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不失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但是,名校高学历毕业生是否能够胜任中学教学岗位,是否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是否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诚然,名校学生都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具有扎实的基础,再加上名牌大学的历练,其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见解独到,具有成为优秀教师的潜力。但是,具有成为优秀教师的潜质,并不等于能够成为优秀教师。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的学科素质,还需要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与深厚的情怀。将高学历作为选拔招聘教师的唯一标准,限制了人才的多样性与选拔的公平性。
在笔者看来,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学历并非一定要达到硕士、博士水平。相关学科的师范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因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往往更熟知学生的心理,能够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全面把控学科教育体系,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更能游刃有余。
当然,名校高学历毕业生也好,本科师范院校毕业生也罢,都只是具备成为优秀教师的必要潜质,要将这种潜质变成可能性,还需要个人的不懈努力与追求。在教师招聘的过程中,要给予名校高学历毕业生与普通示范院校毕业生平等的机会,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只有这样,才能优中选优,选拔到更加适合的教师。为此,在笔者看来,关注深圳中学招聘优质名校毕业生本身并无实际意义,而是要看招聘是否赋予了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公平竞争的机会。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学校也要自觉去除唯学历、唯文凭的用人导向,扭转不合理的用人制度。
实际上,高薪招聘名校高学历毕业生同样面临着一系列公平问题:学校中非名校教师是否享有同等的待遇,是否坚持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的收入分配原则,是否践行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另外,部分地区、学校高薪招请高学历人才,或者面向其他地区、学校招聘优秀教师,是否会造成师资的区域差距、校际差异,是否会拉大学校的差距,破坏教育的均衡发展,影响教育的公平?这些问题同样需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