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国内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激增,如注册会计师证书、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等。不少考生对不限门槛的职业资格考试趋之若鹜,对集齐各大证书乐此不疲,美名其曰职业生涯可以多一种选择。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这类考生对未来职业的焦虑与盲目。
人生是一场长跑,不进则退。盲目的“本本主义”坏处很明显,只知道铺设赛道,却不愿、不敢向前精耕细作,白白浪费时间,耗费精力。更为高明的“本本主义”是专注于一个赛道,在一路过关斩将中学习更多交叉性质的知识,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拓宽知识面,加速前行。
资格考试只是一张入场券,且不免具有投机性。比如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其他专业的考生跳过了知识积累,通过速成快餐式学习通过考试,在实践中也会毫无头绪。而法科生用四年的时间夯实基础,学习方法论,学习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则是水到渠成的事。
所以,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律考到司考到法考,不断收拢入关口,从“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非法律专业本科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变更为“法学类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历,非法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学历,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历且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一步步提高考试门槛。法考改革对其他职业资格考试来说也是一种信号——职业资格考试越来越趋向于选拔专业内的人才,而不仅仅是扩充队伍。
由此观之,“本本”并不能缓解职业焦虑。职业选择的过程也是自我逐步摸索的过程,为此,个人要树立客观理性的职业观。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和兴趣爱好不同,适应的工作节奏也不同,随波逐流的选择很可能不适合自己。职业规划最基本的方式是理性厘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再就自己的既有优势进行精准耕耘。
本科、硕士、博士的进阶,不是知识广度的变化,而是深度的变化。通识全才有其优势,但在知识的积累中,对准一个口子附加职业价值和不可替代性,更容易在相应的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出发总是很拥挤的,坚定前行才能甩开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