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形式主义深受诟病,为了做表面文章,简单事情复杂做、重复做,教师不得不将宝贵的精力投入到无意义的劳作中。形式主义对教育的干扰引起了政府层面的高度关注,在政府的三令五申下,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有所改善,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形式主义难以从根本上祛除,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专业能力欠缺。
在教育领域,形式主义的源头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方式。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是教师出身,但由于长期脱离教学一线,其专业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如果教育主管部门专业能力欠缺,无法为辖区内的学校提供业务引领,只能用简单机械的考核方式考核学校、教师。为了让量化考评结果厚实,学校势必绞尽脑汁做各种成果材料,在形式上做文章,学校也由此成了形式主义的重要场域。
学校办学能力较强,无需做表面文章,也会深受赞誉。如果学校办学特色不明显,办学质量不高,没有自己的教育主张,又一时找不到着力点,很可能会用表面“形式”弥补。在用“形式”弥补“能力不足”的过程中,势必重点关注如何让“形式”量多质好,从而导致形式主义越来越严重。
学校中的形式主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校内部的职能部门。当前,很多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发通知、收材料、做材料、报材料。他们花费大多数时间在电脑前填表格、造材料,从事的多为事务性工作,很少涉及教学业务。如果中层干部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便会在专业发展方面对教师加以引领,而不是在形式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