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下称《减负三十条》),从学校、培训机构、家庭等方面作出全面规定,包括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坚决控制考试次数等。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进一步明确,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普通初中并完善实施规则。(12月29日中国日报网)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减负也是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着力破解的教育难题。这次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减负三十条》较之以往的减负文件,更加具体,更加明确,不仅从作业、考试、学生休息时间、体育锻炼时间进一步作了明确的规定,而且对校外培训机构提出了硬性要求,对家长、社会、政府的职责也作了进一步的强调,其中的新提法与新观念、新要求,让公众为之一振,更对减负的效果报以热切的期望。
然而,细细审视这份文件,其实其中一些条目早已是教育部明确要求的规定性动作,也是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强力推行的教育政策。但是,在操作层面,却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学校的学生负担并没有因为规范办学行为的明确要求而有所减轻。
三到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严格控制考试次数等,这些规定对于学校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执行起来却一直被扑空,即使教师严格落实,家长也会对学生额外“开小灶”,将学校减下来的负担补上去,“校内减负校外补”成为家长不约而同的约定,这也正是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生意火爆的真正原因之所在。当前,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工作如火如荼,一些不合格的培训构被关闭、停业、整顿,但我们更应当看到,培训机构依然存在跟家长对教育的焦虑不无关系,家长为孩子的学习承担了无尽压力。
压力何来,追本溯源,还是在于教育评价制度,作为基础教育的总开关与指挥棒,高考与中考的地位与作用无可撼动,正是因为中高考的存在,才为学生带来无尽的压力,给家长带来挥之不去的教育焦虑。高考事关学生的前途命运,中考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高中,中考与高考的压力层层前移,以至于学生的负担层层加码,节节攀升。
仅以中考为例,现如今的中考是一个分水岭,中考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较之高考的压力都要大,因为中考的录取率仅为一半左右,如此高的淘汰率,只能让学生加倍努力,拼命竞争。加上中考的课程之多,让人应接不暇,仅以安徽为例,中考科目实现全覆盖,语文、数学、英语、历史、道德与法治、生物、地理、物理、化学、体育、信息技术,这些课目都要纳入中考,学生的负担又怎能不重?纳入中考,就意味着竞争的压力,意味着未来的考试,因而每一门课程都马虎不得,如此,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的规定,难道不异于天方夜谭?学生的休息时间又如何能够得到保证?
再者,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普通高中,这也是诸多地方通用的做法,其目的就是降低中考压力,推进教育均衡,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然而,这样的做法,却对学生个体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学生之间的竞争由以往区域整体之间的竞争,演变为学校内部小范围内的竞争,这种小范围的竞争可能会无形中加重学生压力。
减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为何年年减负,学生的负担却有增无减,减负令三令五申,不断出新,却收效甚微,根本上还是在于评价制度上,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要严格要求、严格规范,更要在源头上加以治理,狠下功夫,只有在评价制度上科学设计,才能让学生的负担真正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