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名校情结”不能成了解不开的“死结”

7月2日,长沙中考成绩揭晓,为了让子女能读上理想中的学校,许多学生家长早早地赶到城区几所重点中学门前,“争抢”排队报名机会。虽然原定的报名时间是7月3日早上8点左右,但许多心急的家长,提前一天就等候在校门口了。(7月4日中国青年报)

很多家长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奉为座右铭,“名校情结”愈演愈烈。于是,奥数班、双语教学迅速升温,“牛班名师”更是被家长捧为至宝,以上新闻中家长赶到重点中学“争抢”排队报名机会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并不鲜见。不过,家长的“名校情结”却有损教育公平,伤害孩子成长,很有必要加以化解。

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最初的原因主要是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而如今中小学择校风愈演愈烈的催化剂则是家长的“名校情结”。让孩子上了知名小学后,又想上名初中、名高中、名大学。在家长这种“名校情结”的现实生态下,教育即使再均衡,实现了现代化,恐怕也解不开家长择校的死结。

实际上,非名校并不等于教育条件、或者学校办得不好,名校与非名校的差距是在家长择校的过程中被“放大”的,家长“名校情结”越大,择校就会越狂热,社会也就越焦躁。

家长让孩子上名中小学及大学,其实是在强化孩子的竞争。孩子过度的竞争,既会给一些名校渔利的机会,也会使孩子陷入种种盲目考证、考级和课外补习的额外负担中不能自拔。家长不管孩子的接受能力、心理状态,不问孩子学习得开不开心,一门心思把孩子塞进名校,可能会心安理得,但兴趣爱好不适合的孩子,知识能力承受不起的孩子,他们会愉快成长吗?

带有“名校情结”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的教育完全寄托在名校身上,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如此,即便把孩子送往名校,也很有可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家长“名校情结”盛行,归根结底还是急功近利的功利思想在作怪。要化解这个问题,除了增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外,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自行解开“名校情结”显得尤为重要。

也许,家长心态的“复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过度竞争的问题,但至少可以缓解莘莘学子的学习压力和烦恼,也让教育改革推进得更从容一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死结  死结词条  名校  名校词条  情结  情结词条  了解  了解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