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厘清均衡与发展的关系,推进教育均衡向纵深多样化发展

确保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和人民性,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目标。“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是中共中央制定的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远景目标。优质均衡的教育生态是当下人民群众的期待。

从“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到“加强县域高中建设”,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到“教育部建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硬件设施差距明显缩小,教育均衡发展由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向教育质量均衡迈进。义务教育学校“人”的均衡,即“优秀教师”与生源的均衡,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焦点,应运而生的集团化办学、教师交流轮岗制,都预示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进入到新阶段。 

回顾总结均衡发展初级阶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思索教育均衡进入新阶段该往何处去,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教育均衡进入新阶段,我们该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要走出误区,厘清均衡与发展的关系。从不均衡到相对均衡,从相对均衡到新的不均衡,是事物的基本发展规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常抓不懈。因此,必须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期性保持清醒的认识,杜绝通过均衡验收以后,因人为导致经费、资源、学生向部分学校集中而产生新的不均衡。

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是底线标准,是实现校际均衡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因此,要进一步厘清均衡与发展的关系,不能把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等同于均衡水平,否则,可能会出现资源配置过度集中,破坏原有的均衡,使已取得的均衡发展成果前功尽弃。 

其次,教育均衡不能浮于表面,要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通过均衡验收以后,学校差距又进一步被人为拉大;集团化办学流于形式,有“牌”而无实;县管校聘变成收拾“不听话”老师的“末位淘汰”……这些现象也折射出这样的问题:有些地方政府和学校缺乏全局发展观,官僚主义严重,对均衡发展重要意义认识不够,落实均衡发展工作流于形式,认为通过教育均衡验收后就万事大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均衡发展进入新阶段,工作任务会更复杂、更艰巨,必须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一步一个脚印地真抓实干,才能真正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生态,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的需求。 

最后,要正视差距,不断推进教育均衡向纵深多样化发展。教育发展水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城乡差距,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长期累积的结果,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另外,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我们必须正视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差距必将长期存在的现实。

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在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适度的差距有利于学校、地区之间互相学习与竞争,这也是推动义务教育向前发展的动力。实现义务教育的绝对均衡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是在动态发展中保持相对均衡,并把差异控制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

近年来,大量的农村学生涌入县镇和城市的学校就读,给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工作带来很大困扰,这是我们在推进教育均衡向纵深多样化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针对农村学校日渐萎缩、城镇学校快速扩张的新局面,如何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均衡?首先,要科学认识城乡差距、地域差距,不能简单地削峰填谷。其次,影响城乡、地域教育水平的因素不仅仅是资金、资源,还有教育理念,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因此,我们要厘清均衡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把教育均衡发展视为同质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样化、特色化是未来城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教育均衡也必须因地制宜,走教育均衡多样化发展之路。只有城乡教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能引导生源合理流动,盘活存量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向纵深发展。 

综上所述,从“县域均衡”到“地域均衡”,从“基本均衡”到“高水平均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只有承认现实、正视现实,才能直面并解决教育均衡动态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均衡  均衡词条  发展  发展词条  厘清  厘清词条  纵深  纵深词条  多样化  多样化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