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地方特色文化“进课程”要把握好度

近日,《衢州市围棋发展振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将于2022年起施行。《条例》规定,幼儿园、中小学校应结合学校特点开设围棋课程,普及烂柯围棋文化。具体办法由教育、体育主管部门制定,未按规定开设的,由教育部门责令改正。高等院校、中职学校应将围棋纳入课程体系,开设选修课程,鼓励开设围棋学院或专业,承担定向培养围棋教师、开展围棋科研等工作。幼儿园、中小学校要开设围棋课程,同时,要制定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校园围棋年度赛事计划,引导学校将围棋纳入学校运动会项目。(11月25日 澎湃新闻)

作为“中国围棋之乡”和全国5个“国际围棋文化交流中心”之一,衢州确实存在大量的围棋传统文化资源。普及传承烂柯围棋文化,培养围棋专业人才,提升地域文化竞争力,必然成为衢州市发展的动力源。不管是从弘扬传承围棋文化的角度,还是从普及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培养围棋专业人才的角度,围棋进校园都释放着可圈可点的善意。

近年来,类似的区域特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课程现象屡见不鲜:太极进课堂,陶瓷进课堂,戏剧进课堂,甚至还有周易、唢呐等进课堂。为了规范管理,体现特色化、专业化,一些地方研发了地方教材、校本课程。区域特色文化“进课程”,释放出助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文化遗产传承的善意,课程及特色教材开发、专业师资培养等做法,也符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结合、共同构建全面育人体系的要求。但是,这些“进课程”真的有必要吗?文化遗产、传统运动项目、特色经典地方文化传承都得靠“进课程”吗?

代表区域特色、积淀着历史文化的传统文体项目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承,最科学的方法是,挖掘其精华,释放其魅力,形成品牌,创出特色,推陈出新。在发扬传统文体项目、特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从小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并非所有青少年都对此感兴趣。大一统要求此类项目进课程,对于不喜欢这些项目的学生而言,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成为负担。

让青少年接受、传承特色文化、项目,当以激发兴趣为重点,同时要把握好度,遵循学生自主选择的原则,在不增加青少年儿童负担的前提下,以选修课、专题活动课、传统文化常识普及等方式进入课堂,而不是将其作为强制课程落实。

毕竟,课堂不是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万能筐”。如果把课堂视为“万能筐”,学生又如何背得起、背得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地方特色  地方特色词条  把握  把握词条  课程  课程词条  文化  文化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