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徐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实施意见》,要求严格清理规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能取消的取消,能合并的合并,确保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在2019年基础上减少50%以上。徐州要求,建立涉及中小学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清单,除教育业务性质的资质评定、等级评定、技术考核外,未纳入清单管理的上述事项,无论以前是否有文件依据,一律不得开展。(12月4日 中国教育报)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出台为中小学教师“减负”的政策。在减轻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的同时,还要谨防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负担,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微信“秒回”。不少管理部门都喜欢用微信发通知、传文件,布置具体的工作。几乎每一位基层教师都加了几十个各种类型的微信群。上级管理部门在微信群里布置工作,几乎都要求“秒回”,如果教师没有第一时间回复,紧接着就是通报式的“催回”。教师工作有其特殊性,不可能时时翻看手机信息,要求基层教师“秒回”微信,实在有些强人所难。要求基层教师“秒回”微信,虽然方便管理部门,却加重了基层教师的精神负担,因为担心不“秒回”受到通报批评,有些教师有时不得不放下正在进行的工作去处理一些并不紧急的事务。上级管理部门可以用微信布置工作,但不应该要求事事都“秒回”。
二是视频会议。疫情期间,为了防止聚集,许多线下会议改成了线上视频会议,这本是一件省时省力的好事,现在却变成了基层学校的负担:只需要校长一人参加的会议,学校全体管理干部都要参加;只需要分管领导参加的会议,相关部门的全体人员都要参加;只需要学校领导参加的会议,全体教职工都要参加。视频会议结束后,学校还要再召开一次会议布置落实。
三是定位打卡。为了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不少学校都推出了“定位打卡”的管理措施。但是,有的学校不顾客观实际,为“定位”而“定位”,让教师多跑冤枉路。比如,为防止班主任家访作假,有的学校规定,班主任家访除了要拍照留痕,还必须在学生家庭住址打卡。有的班主任在学生住所之外的地方完成了家访,还要跑冤枉路去打卡。如此管理,表面上看是要求严格,实际上却是形式主义。
四是录制“专题片”。“专题片”迎检是新媒体等信息技术带来的新的形式主义。凡迎检、考核必有“专题片”,似乎已成为规定动作,看专题片、听领导汇录制报已成检查、考核的必走流程。为配合检查、考核,不少学校每年都要制作一部新专题片。有的学校迎接的检查多,还要制作不同主题的专题片,如党建专题片、安全专题片、招生宣传片、综合考核专题片等。录制一部专题片,少则一万多元,多则数万元。这也导致有的学校不在平时的工作中下功夫,专门在专题片上做文章。
现代信息技术为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形式主义。为教师“减负”的同时,还要谨防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带来的潜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