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学需要具备“从事教育管理、教学或者教育研究工作 10 年以上”的基本条件,整体年龄普遍偏长,因此被戏称为“退居二线学校原领导的养老职务”。
目前,全国专兼职督学14.7万多人,其中,兼职督学占比较大,专职督学占比相对较小,且多为基层教育干部、优秀教师“转任”而来。专职督学岗位成了不能承受高强度管理任务、年龄偏大的教育干部的“自留地”。
不可否认,专职督学大多具备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对挂牌督导工作驾轻就熟,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地区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短板,挂牌督导常态化水平不高,教育督导机构放松了对专职督学的要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渐成很多督学的工作常态。在公众看来,兼职督学“两肩挑”,“养老”特征还不算明显,专职督学才是名副其实的“退居二线学校原领导的养老职务”。
杜绝专职督学“养老化”,关键在于优化管理服务,激发督学履职的积极性,引导专职督学重回“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要准确定位。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机构以及中小学校要深刻领会《关于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教育督导条例》《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等文件,明确责任督学的定位,消除对专职督学的误解,尊重专职督学的工作权利,赋予其相应的工作待遇。校长、书记转任专职督学,工作强度、工作量确有一定程度地下降,有关部门要引导师生、公众客观看待专职督学由“忙”而“闲”现象。同时,专职督学要走出转岗后的迷惘与失落,祛除“二线”心态,迅速适应新角色,进入挂牌督导工作状态。
二要强化管理。地方政府及教育督导机构要严格责任督学选聘,把好专职督学“入口关”,保证基层督学队伍精干、纯洁、稳定;要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强化专职督学理想信念;要加强道德建设,确保专职督学依法督导、文明督导;要严格廉政纪律和工作纪律,对以“督”谋私、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说“不”;要制定责任督学履职“说明书”,为挂牌督导履职提供基本遵循;要对督学责任区、责任督学实行岗位目标管理,以岗位绩效考核评价激发专职督学的工作积极性;还要建立督学库和督学退出机制,倒逼责任督学尤其是专职督学正常履职。
三要用心服务。专业发展是专职督学的核心诉求。地方政府应将挂牌督导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保障专兼职督学通信、交通、食宿、劳务、培训等各项费用,为他们提供办公用房、设备等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要将责任督学培训纳入教育管理干部培训计划,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各级培训与“区”本培训结合以及实务实操实训等方式,扎实开展督学培训,促成管理经验有效迁移,切实提升专职督学督导力。要强化教育督导研究的组织、机制建设,以例会、年会、论坛、沙龙、交流群等形式,推进教育督导研究常态化,促进专职督学专业成长。还要鼓励引导专职督学表达教育言说,建构专业权威,发出教育督导“好声音”。
四要有效激励。事实上,专职督学“佛系”心态只是假象,他们同样也有成就感等心理需求。地方政府及有关组织要强化对专职督学的工作实绩考核,对认真履职、成效显著的督学,授予“优秀督学”“优秀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奖励;还应善用绩效工资等经济杠杆,给表现突出的优秀督学一定奖励。媒体应大力宣传优秀督学先进事迹,让优秀督学走进公众视野。同时,应打通专职督学晋职晋级通道,助力他们打破专业成长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