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释放了哪些信号

1月10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评价指南》),着力克服普通高中办学“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评价指南》从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5个方面明确了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的评价标准,细化了18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并对下一步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进行了整体部署。落实《评价指南》,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评价导向。一些地方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将高考升学率作为一项政绩,并将其视为普通高中校长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提拔晋升的一项硬指标,这样的评价导向必然会导致普通高中偏离办学目标。

为此,《评价指南》特别强调,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普通高中要正确处理考试升学与发展素质教育的关系,将高考升学率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结果之一,不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这样的评价导向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发展素质教育,践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要坚持师德为先,注重实绩,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普通高中片面以分数和升学率评价教师,就会导致教师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为代价,换取所谓的高升学率的错误倾向。

在教师发展方面,《评价指南》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和健全教师激励机制等3项关键指标,明确提出突出全面育人和教育教学实绩,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充分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注重精神荣誉激励、专业发展激励、岗位晋升激励、绩效工资激励、关心爱护激励。完善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坚持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将教师参与考试命题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等。

前段时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将“教学述评制度”纳入中小学教师业绩考核,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抓好教学质量的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是对教师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纠偏。

要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许多高中教师的心目中,学习成绩好是“好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也成为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工具。对此,《评价指南》提出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作为学生评价的主要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兴趣特长,突出学生个性特点和主要事迹。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常态化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严格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等评价程序。充分利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及时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指南》还着重强调了体美劳三方面的评价要求:学生在校内每天锻炼至少1小时,体质健康监测达标,掌握1—3项体育运动技能,有效控制近视、肥胖。掌握1—2项艺术技能。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和校外劳动。

《评价指南》还要求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和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注重提高学生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学校要指导学生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自身兴趣特长选择选考科目,不得违背学生个人志愿,组织要求学生普遍选考特定科目,坚决避免功利化选科选考。

优化评价方式和方法,建立增值评价体系,因校施评。各个学校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若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起点学校的办学质量,显然有失公平。为此,《评价指南》提出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与特色评价、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四个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要求在关注学校办学质量实际水平的同时,关注学校办学质量提高程度,科学判断学校为提高办学质量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词条  办学  办学词条  信号  信号词条  释放  释放词条  哪些  哪些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