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体育上升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主课”不能仅靠增加课时占比

教育部4月2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其中,《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因被部分媒体解读为“体育上升为第三主课”,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按照将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体育与健康课所占的总课时比例,仅次于语文(20%-22%)、数学(13%-15%),高于外语(6%-8%),排名第三,这也是部分媒体得出“体育上升为第三主课”结论的由来。实际上,如果从体育与健康课在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中的所占比重看,“体育上升为第三主课”的说法已经存在了至少10年以上,但体育真的成为了第三主课了吗?

虽然体育课在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中所占比例已超过英语,几乎与数学持平,但在教师、家长、学生心目中,体育并没有上升为“第三主课”。究其原因,一是体育课在基层学校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仍然把体育课当成副科;二是一些农村学校缺乏体育教师,造成体育课无法正常开设;三是缺乏相对科学完善的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考核评价机制。

体育上升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主课”,改变体育教师的“卑微”地位,不能仅仅增加体育课时占比。此外,既要解决认识问题,又要解决手段和措施问题,只要教育部门和学校转变对体育的认识,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管理、监督和评价,体育课就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主课”。

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早在1917年4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上,毛泽东同志就发表了标题为《体育之研究》的文章,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主张。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毛主席提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到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德、智、体、美、劳的“五育”并举,教育方针虽然几易其说,但体育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又进一步加大了体育与健康课所占总课时的比例,足以证明体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重要地位。

健康的身体是第一位的。一个人纵使德配天地,才高八斗,如果身体不健康,也难以成就大事业,为社会作出大贡献。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认识体育的重要性,破除体育是小科、副科的错误观念,认真落实课程标准,开足体育课,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其次,要为基层学校配齐足够的体育师资,督促学校开足、开好体育课。体育课不是主课这一现状,与学校缺乏体育师资密切相关。一些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虽然课程表上安排了体育课,但至今还没配齐专职体育教师,只好由其它文化课教师代教,常常被文化课挤占,难以保证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的缺编问题由来已久。教育部在2012年曾对外披露,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编制总体超编100多万个,但体育教师却缺编30多万人。中国教科院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目前,依照中等水平配置要求,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缺额约15万个。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为基础学校配齐、配足体育师资,以保证体育课的正常开设。

再次,要加强管理和监督,督促体育教师上好每节体育课。教育部门要把学校体育课开设情况和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落实情况,纳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兼职督学要不定期到联系学校调查访问,通过现场听课、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校体育课开设情况。

学校要强化教学管理,从根本上治理体育课被挤占现象。要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各年级体育课,严禁教师私自调课,严禁体育课出现空堂。同时,教导处要指派专人,根据各班课程表安排的体育课,不定期查课,发现与课程表安排不符、随意挤占体育课现象,要将其作为教学事故,对当事教师作出严肃处理。

教育部门尤其要纠正一些学校考前体育课停课现象。事实上,学生在繁重的复习之余,通过体育课或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还能调节学生情绪,让学生呼吸新鲜空气,精力充沛,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要加强对体育教师评价的研究。一些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模糊,难以分清优劣,导致体育教师评优树先机会少,工作积极性不高。对此,学校要针对体育教师,制定科学、完善的量化考核标准,探索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常规教学、课堂研究、组织体育活动、教学和辅导训练效果纳入体育教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按一定比例分配其评优树先名额,奖优罚劣。要激励体育教师依据课程标准上好每一节课,带好训练队,组织好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以此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主课  主课词条  课时  课时词条  上升  上升词条  意义  意义词条  增加  增加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