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教师和教研员任职“旋转门”制度,打通教师和教研员职业流动通道。(8月28日 新京报)
教研队伍强则教研强。建好教师与教研员任职“旋转门”,将搅动教研队伍建设的“一池春水”,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领军”力量。建好用活“旋转门”,需要强化背景支撑,完善落实有关工作机制,唤醒“教”“研”“旋转”自觉。
强化背景支撑。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要求,着力建设市、县、中心校、学校(包括村小)教研工作体系,构建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教研工作机制,形成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教研机构为主体、中小学校为基地、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的教研工作全新格局。要对照政治素质过硬、事业心责任感强、教育观念正确、教研能力较强、职业道德良好等五个条件,严格专业标准,坚持优中选优,配足配齐配好专兼职教研员。
要突出全面育人研究、加强关键环节研究、创新教研工作方式,聚焦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关键环节,开展课程实施、减负提质、心理健康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质量评价、教育数字化应用等方面研究,建立基于“双减”的教学研究“新常态”,确保教学研究机构、中小学校教研工作正常开展。
清除“旋转”障碍。确保教师和教研员任职“旋转门”真正旋转起来,教研员要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为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明确“四个服务”工作任务,消除“官”念“闲”心等思想障碍,唤醒从教研员到教师的“旋转”自觉,严格落实“教研员在岗工作满5年后,原则上要到中小学校从事1学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特别是优秀、骨干教师要摆脱“唯分数”“唯考试”裹挟,走出“教研无用论”等认识误区,坚持问题导向,把问题当课题,扎实教学、潜心研究、研有所获,为顺利进入“旋转门”做好准备。
在“县管校聘”教师人事管理框架下,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扫清编制身份障碍,建立健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薪随人走的教师、教研员动态管理机制,促进教师和教研员“旋转门”无障碍运转。同时,要完善教研员退出机制,让不适应或不胜任岗位工作的教研员退出“旋转门”。
推进实务融通。“唯分数”“唯考试”教育生态下,教学与研究“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开展教研活动也多为自说自话。各说各话,各干各事,实务不对接不融通,即便建立教师和教研员任职“旋转门”,恐怕也旋转不起来。有鉴于此,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及中小学校要规范教师和教研员工作实务管理,引导教研员开展基于教学的研究,引导教师开展基于研究的教学,推动取长补短、实务融通、教研合一。
市、县级教研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实现“出卷人”到“答题者”的角色转换,重心下移、贴近一线,把论文写在教研组、课堂上。“准教研员”要养成“无研究不教学”的习惯,开展小切口的微研究,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