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在教育中,孩子到底能不能打呢?

“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

  01  

最近有朋友问我,小时候严厉教育与现在的成就相关吗?打孩子有用吗?应该怎么惩罚孩子才会比较有效?

对于孩子该不该打,能不能打?一直是家庭教育中最受争议的问题。有的专家觉得孩子不能打,打并不能让孩子不犯错,而且会给孩子造成一辈子的心理创伤。而有的专家觉得打孩子并不是不行,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打孩子并不等于家庭暴力,并不等于家长专政的教育。

那究竟不打孩子又该怎么让孩子建立规则?而打孩子之后,又该如何抚平孩子心中的伤痛呢?

教育中要有痛苦的成分

光靠鼓励是不能完成教育的,

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

不打不骂不惩罚,

培养不出优秀孩子。——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

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

从心理健康方面来说,父母粗鲁暴躁的行为是导致孩子人格畸形化的直接原因。尤其是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性格本来就比较叛逆,父母若用暴力来教育孩子,孩子很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形成抵触心理,不敢再相信父母,最终形成孤僻或分裂等心理疾病。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有时候,一时气不过打了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出现的情形。

那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更好的处理“打”孩子这个问题呢?

  02  

孩子和惩罚孩子这两件事并不冲突

很多严父,只注重了严格

却缺少了人情中的温暖与爱的表达

多少母亲只表达了自己的要求

却忘记了表达自己的疼爱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是一个理想的状态,但是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家长很难做到。尤其是在孩子犯错误又拒不认错的时候,家长更加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犯错是一种常态,犯错是孩子与世界相处时,在了解世界和他人时,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我们不可能阻止孩子犯错,但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懂得社会的边界,与他人相处的边界,规则与制度。

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

比如,告诉孩子:

“你刚才的行为,让我感到很生气!”

“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的行为!”

“你的行为很让我感到伤心!”

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说这些话的时候要注意你的语气,要非常的坚定,通过严肃的表情,让孩子感受到你的不愉快。这样孩子会通过你的情绪表情,感受到他的行为让你产生了情绪。

在事情过后,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可以采用探讨的方式,询问孩子为什么要做那样的事情,初衷是什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用意,再和孩子探讨怎么做更为合适,教会孩子更好的处理类似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比让孩子一味恐惧,却不知道要怎么做才好,更加重要。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

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起床晚了,昨天商量好要去的地方,就不能如约去了。等等。

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孩子会自己在成长的路上,吃一堑长一智的。而家长的过度干预,反而会让孩子缺乏边界感,过度依赖父母。觉得自己所有的错误一句对不起,就可以重来。一切的后果,大不了就的父母的一顿打骂而已。

有时候社会的教育,比家庭中的教育,对孩子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如,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可以按时看动画片,否则就不允许看动画片,只有收拾好玩具,才能看。

原则与规矩要适合孩子的年龄,家长切不可对孩子提出超过孩子年龄范围的要求。提出的规矩要按照规矩来执行,而不是家长自己说了算,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家长自己定的规则,自己无视,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也不会把规矩当回事。

对给孩子的规矩是坚定的

孩子的爱也要是坚定的

教育孩子是一度的问题

太宽松孩子也会有问题

太严厉孩子还会出问题

只有张弛有度才是最好的教育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

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父母不爱自己。

在多次警告无果的情况下,如果在人前,就将孩子带到单独相处的场合,告诉孩子因为什么你很生气,因为这个事情,你现在要打他。打过孩子之后,告诉孩子,这件事情到此结束。一会儿不可以再做同样的事情。适度并保护好孩子的尊严的同时,再去惩罚孩子。不要让孩子在朋友面前,陌生人面前丢脸,这是对孩子心灵上的保护。

5、告诉孩子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

打的时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安慰孩子,让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妈妈也很伤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即使他错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打他只是为了让他记住,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总结:

2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会让孩子内在恐惧,没有安全感,缺乏爱的体验。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6岁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更需要用情感沟通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辱骂孩子,而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到底  到底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  教育  教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