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需要知道从你那里能期望什么。在劳资关系中有这么一种说法“愚弄我一次,是你无耻;愚弄我二次,是我丢脸”(出处不详)。你可以成就员工们成功的一天。 是制度,而非魔术 主管们经常问:“我应该怎样激励员工?”这是我遇到的最常见的提问。问题提得不好,应该问:“怎样创立一个工作环境使员工们乐于为工作目标和内容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个问题我能回答。总的来说,你知道应该做什么,你也了解什么激励着你。只是你没有一贯自律地实践你对动力的理解。 不断学习与尝试新思想 竭尽所有资源用于教育和培训。你可以聘用一位内部培训员,或到培训公司或学院、大学等寻求外部培训。如果你的公司提供教育辅助计划,应充分利用之。如果没有,可以和你的人力资源专家们讨论创建一个。不断学习的能力将使你能够在你的事业中、在未来十年我们将遭遇的变化中不断前进。 至少,你会愿意学习主管和经理的职责、角色,以及怎样: 也许你会问,以上这些和激励士气有什么联系?非常密切。你越能自如和自信地完成以上各项,就有越多的时间、精力和能力可以投入到员工身上,用于创造一个能够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工作环境。你可以成就员工们成功的一天。 为员工留出时间 每天留出时间与你管理的每个人交流。经理们可以每周抽出一小时留给向他们直接汇报的人。多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花时间与主管积极交流是工作动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公共日历上标出季度绩效发展会议的时间,人们就知道你何时有时间专门关注他们。你可以成就员工们成功的一天。 关注人们的发展 大多数人想在工作中学习、发展他们的技能。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升职、换工作、新的职位或者是一个领导角色,他们都会感激你的帮助。
伴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激励”这个词的使用也在迅速升温。相对国企,民营企业可以可以自由转让股份,天生就拥有打造“金手铐”的充足原料。民营企业自身的优势,使很多激励模式都能够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推动。 大体来说,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伴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激励机制实施道路上也书写着三部曲。 第一曲:“我的就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 何谓“激励”?在创业之初,企业很难有较多的现金奖励给激励对象,“股份”自然成为企业家的第一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对象既是员工又是主人,企业和个人的利益也就被牢牢的捆绑在了一起。如果是共同创业独当一面,可以个人出资入股,这样不仅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也使激励对象和企业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双赢局面。而那些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技术型人才,则按其贡献大小以技术入股。激励对象无偿得到股份,才能一心留在企业,并为增加股份价值付出更多的努力。 通过股权激励,激励对象不仅是被雇佣者,更多的情况下成为了企业的合伙人。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刚创立的企业资产较小,激励对象往往能够获得较多股份。有了这些股份,激励对象在企业决策上自然有了发言权,他们有可能会为了增加自己的短期收益而放弃企业的长期利益。另一方面,在企业创业初期实施激励,约束机制较少,随着企业的发展,早期的激励可能会妨碍企业的发展。鉴于这些问题,企业家需要把握好实施激励计划的时间段,确定激励对象的入股比例,明确激励的实施细则。 第二曲:今天的付出 = 明天的收获 度过创业的艰辛时期,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业务的快速发展,并不能使企业从利润中提取大量现金用于激励,股份还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激励手段。
管理层关心的往往是自己是否受人欢迎,而非快速指出员工实际存在的问题。但如果忽视员工存在的一些缺陷,长远来看,对其成长反而是不利的。 4、一些人简直无药可救 对某些员工存有偏见,对他们彻底失去信心——这是一个最普遍存在的误区。其实,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才,只是点燃他们激情的火种有所差异。倘若管理者巡视整个办公室时,看到员工在玩电脑游戏或者发送私人邮件,他可能会在心里认定:“这个人对工作没有积极性,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认真工作。”其实不然,这些看起来在“玩耍”的员工,一样有饱满的激情,甚至比那些正在埋头苦干的人更有积极性。只不过他们没有把精力直接投入到工作中来而已。 如果这位员工有可取之处,那么,企业领导者应该找出激发他们工作热情的窍门,并尽可能投其所好,让他们在工作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激情。 5、响鼓无需重锤 美国社会格外重视聪明人。 几乎每个企业主都渴望吸引聪明人加入,因为这些人学得更快、上手也快。于是,老板们便想当然地认为这部分人不需要费心了,他们会自律。 然而,高智商与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仅如此,一部分聪明的员工往往不清楚自己保持工作热情的动力何在,他们反而更容易迷失自己或者厌倦工作,最终导致对工作兴致寥寥,效率低下。 那么,究竟该如何动员员工的积极性?聪明的老板应该了解怎样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让每个员工都活力十足;同时洞悉员工们的“动力阀门”,知道他们的优点及兴趣点,人尽其才,让每个人都在自己钟爱的岗位上发光发。
后者给予对方尊重,用其所长,并在有成绩时不吝惜表扬。对他有意无意的表功、炫耀、讥讽,不妨装装“糊涂”,淡然化之。然而最值得关注的反而不是这两类人,而是明面上唯唯诺诺背地里小动作不断的人。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流程规则,将业务中间过程透明化,减少出问题的概率。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承担与其对应的职责和目标,让他们的精力集中到个人关键目标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