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众多企业特别是民企目前大部已逐渐过渡到转型期,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与创业初期截然不同的特点。而随着新鲜血液的加入,企业又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这些人才来自不同的行业与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与个性特点,对新加盟企业文化的感知与认可程度也大不相同。实际上一个现象普遍存在:有些极有才干的栋梁之才,手掌重权,却对新加盟企业的定位、理念以及企业文化极不认同。三种不同文化取向宏马集团公司作为东北地区著名的民营企业,起家于石油,后多元化发展,业务涉及石油开采、餐饮娱乐、贸易、药业、科技开发等领域,在短短几年内便积聚起以亿计数的雄厚资产,分支机构遍布东北。具有政府工作背景与经过实业熏陶的老板其时目标已不仅仅满足于成为一家区域性知名公司,而是希望通过实业投资,向全国甚至是海外发展。总裁将总部从长春迁至大连。总部的工作人员几乎全部由招聘而来。然而由于缺乏人力资源资深专业人才与专业技能,未能根据集团战略发展需要进行可行的人力资源规划,导致其人力资源构成表现为“一老一少”配置失衡的鲜明特点。所谓“一老”,是指主要由招聘而来的四十四五岁至50岁之间的管理层,基本来自于大连当地原国企管理人员与政府工作人员,其决策大多倚赖经验与感觉,工作开展主要仰仗其宽泛的人脉与社会关系;所谓“一少”,是指轻人,他们大多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思维活跃,渴望干出一番事业,虽然经验欠缺却乐于尝试。很显然,“少者”接受“老者”直接管理,公司缺乏的是一个能够承上启下的阶层。总裁从一家美国投资公司挖来一名刚过而立之年的职业经理人出任常务副总兼业务总监。这样,在大连总部,就至少存在了三种不同的文化取向:以老者为代表的传统势力、以职业经理人为代表的海派文化以及青年人所崇尚的求新精神。
三、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什么能激励人?这一信念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石,因此,也不奇怪,在对文化下定义时,激励问题总是出现。激励的概念是解释人生意义何在的中心问题。它包括人们到底是被内部还是外部力量所激励,人们天生的是好还是坏,人们是应该被奖赏还是被惩罚,是否能够通过操纵激励措施来影响人们的努力水平和产出。 四、稳定与变革人们需要稳定还是变化?答案与什么能激励人这一问题紧密联系。这个维度一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几乎所有的被评估的文化概念中。在这一一维度内,有几个关键的概念。首先是对变化的态度。研究者争论个人有着朝向稳定或者变化的趋势。有些人迎接变化,有些人有很高的安全需求。对变化持积极态度的人被称为冒风险者。当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努力提高对风险的偏好时,革新就占据了组织活动的中心舞台。革新型的组织推动经常的持续的改进,有一个制度化的信念“我们总是能够做得更好”。在风险规避的组织中,焦点是“不要玩火”,做好的事情或当好人的观念充斥着组织。 五、工作导向和社会导向一些学者对文化的定义包含下述观点:在人们生命中,工作就是中心,或者工作是对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平衡。有些个人认为工作本身就是目的,对这些人来说,工作就是要关注任务,关注的最基本的东西是工作的完成和生产力。还有一些人把工作看成主要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对于这些人来说,生产力相对于工作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来说是次重要的。 六、孤立与合作是单独工作还是集体工作的观点出现在几乎所有被评估的文化定义中。这些观点表现了对人们相互关系和工作如何才能最有效的完成的基础性的信仰。在一些组织中,几乎所有的工作都由个人来完成。在这些组织中,一起工作或者被认为是没有效率或者是违反了个人自主性。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开发一、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 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又为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开发环境。 人是管理的资源,由于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此在突出企业文化背景下谈人力资源,其更具有人文资源的特征。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二、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表现形式 在企业中,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实施人本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着眼点在于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从而进一步的调动人的积极性。 企业文化管理通过企业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其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主要通过精神、制度以及物质三个层面得以体现。 1、在精神层面,其主要通过各种方法,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鼓舞士气,营造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为目标。其强调的是员工的主观精神状态,表现形式为企业精神、企业风气和企业目标。 2、在制度层面,其主要强调企业达成目标的最高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反映了企业的系统整合能力,在执行文化方面为员工提出了标准和规范,使员工能够按照企业预设的方向与企业同步发展。其表现形式为管理制度和企业风俗。 3、在物质层面,文化管理强调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如在员工仪表、厂容厂貌、企业标识、企业文化传播模式等方面都给予了规定。使员工的精神面貌和企业归属感都得到了强化。三、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其主要通过心理管理来优化员工的心智模式,在认知、行动、意志、情感、价值、目标等方面对员工进行深层次的引导,强化员工的自我开发。
无论员工遇到什么问题,都能从这些标语牌中找到正确看待问题的方法。比如厂区大门上挂着“讲奉献,但不追求清贫;讲学习,但不注重形式;讲党性,但不排除个性;讲原则,但不脱离实际;讲公司利益,但不忘记国家和员工的利益”的长幅标语。财务部的标语是“现金为王”,销售部门的则是“老市场寸土不让,新市场寸土必争”。4,企业领导亲历亲为。作为一个领导,你自己制定的文化理念,一定要在工作中实践它,给员工起到表率作用。 如果你自己都不遵守执行,千万别厚着脸皮让别人贯彻执行。5,塑造企业英雄人物。通过宣传体现企业精神的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来引导。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的那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仅在大庆油田,而且在整个社会都起到很好的模范作用。6,舆论灌输。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和媒介,广泛的传播企业理念,使企业理念深入人心。7,教育培训。1)一是反复诵读和领会,这一点松下公司规定:每天上午8时,松下遍布日本的87000名员工同时诵读松下七条精神,一起唱公司歌。其用意在于让全体职工时刻牢记公司的目标和使命,时时鞭策自己,使松下精神持久地发扬下去。2)入司训练班,联想搞的“入模子”,松下的“入社”都是很好的范例。例如进入松下公司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然后由人事部门掌握开始进行公司的“入社”教育,首先要郑重其事地诵读、背诵松下宗旨、松下精神,学习公司创办人松下幸之助的“语录”,学唱松下公司之歌,参加公司创业史“展览”。为了增强员工的适应性,也为了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体验松下精神,新员工往往被轮换分派到许多不同性质的岗位上工作,所有专业人员,都要从基层做起,每个人至少用3-6个月时间在装配线或零售店工作。3)直线管理者随时随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