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企业能否不断长大成为世界级企业,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密切关系。在深化企业改革的发展过程中,要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有序进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相结合。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成为关键环节,而创新与风险相伴而行,这就需要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积极向上的开拓性企业文化,以形成不畏风险、勇猛精进的良好氛围。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的潜能。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核心装上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企业文化是内在的约束,制度安排是外在的约束,而制度无非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为此,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创新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充足的营养。二是企业文化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有机结合。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具有全球性的竞争能力,靠的是成熟深厚的企业制度的支撑,而企业文化建设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竞争范围不断扩展,必然推进企业应变能力逐步提高,这对企业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理念、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制度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企业在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应切实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把创新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以企业文化创新为载体推动制度创新,真正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
其三,制度化过程既是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阻碍企业文化发展的主要屏障。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它,人们能更加清晰、准确和全面地表达自己的企业文化,挖掘优秀文化加以继承,剖析劣质文化及时摒弃,对照外界环境,汲取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从而有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然而,凡事皆有利弊,制度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固化的过程,随着对制度的深入理解和广泛认同,人们在接受制度文化的同时,又会反对与制度相背的文化,一方面容易让企业拘泥于制度文化,而忽略企业的其他文化,另一方面又会让企业抵制外来文化,抑制吐旧纳新的过程。制度化过程能促使企业井然有序地运行,却又会让企业走上按部就班的道路。 认识制度化过程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利弊,有利于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清醒地意识到并有效地避免制度文化给企业变革带来的阻力。在变革前,我们要预见变革后企业文化与现有制度文化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策划制度变革的有效方法,在变革时有计划地实施制度变革,变革后,密切关注原有制度对新文化的负面影响,及时纠正。 其四,企业制度在企业文化中能扮演中层文化的角色,却不是中层文化的全部。根据企业文化的“同心圆说”,企业文化有三个层次,即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内层文化,表层文化主要指企业的外在表现,中层文化主要指企业的运行机制,内层文化就是要指企业的价值理念。行之有效的企业制度,指导和约束着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体的行为,是企业运行机制的一种具体表现,但却绝不是唯一表现。任何一个企业的运行机制只能尽可能全面地用制度来表现,却无法用制度来完全表现。制度化过程与企业运行机制的变化过程总是存在着时间差,或是滞后,或是超前,制度化过程只能尽可能及时地反映企业运行机制的变化而无法同步反映。
文化是客观的。文化的作用和作用方式都是客观的,用主观的好坏是无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企业文化的。当然,文化中的元素有促进或阻碍作用之分,但是如果不同企业实际运行、不同企业的具体问题相联系,对其作用性质的区分是没有意义的。具体的讲,我们必须先弄清企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然后再分析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将会遇到的文化元素。在分析的时候我们还会发现,文化的促进和阻碍作用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而我们所采取的不同应对会使文化作用的性质发生转化。当然,不同的具体问题,我们对文化作用分析的结果往往也是不同的,我们所采取的对策也应该是不同的,这里没有恒一的标准。文化是客观的,这是我再一次强调的。文化的客观也决定了我们无法按照我们的意图的对它进行取舍。我们不能因为主观的喜好,而把起阻碍作用的文化视为空白,进而置之不理。只想抓住那些有利于我们的文化,而把那些不利于我们的文化视为空白,产生这种意图的根源就是急功近利的心态。用急功近利的心态来处理问题的典型特征就是总是用是否有利于眼前利益来衡量世界,而不是用客观的、长远的目光来看世界。其表现就是:如果不能马上从这个事物身上取得利益,就弃之如草芥,如果有利就会趋之若鹜。急功近利是中国文化中另一个很重要的元素,而且根深蒂固。其佐证就在于我这样讲,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现在谁不是如此?其实,文化是深层次、潜意识里的东西,那些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东西才是我们真正的文化。把现有的、正在发挥作用的文化视为空白的结果,就很容易使我们走上一条建立全新文化的道路;而驱逐我们走上这条道路的就是我们文化中的另一个元素——好大喜功。中国人不屑小打小闹,总想成就一番大事业,讲究的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喊口号!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提出几个诸如“以人为本”、“求实创新”之类的口号,贴在走廊、办公室和各车间的墙上加以广泛宣传,让员工皆知。殊不知,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深入的过程,并不是喊喊口号就能形成的。 首先,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每一名员工的参与。有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管理层没有认真倾听员工的意见,所制定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没有反映员工的愿望与需求。其实,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共享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它的培育过程需要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即要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发展之中,把文化理念变成具体行动,把文化成果转化为员工的实践行为,最终化为企业的良好形象。 其次,企业文化的创建需要持久的过程。假如你到通用、奔驰等企业参观,就算事先不了解他们的企业文化,只需到其厂区走一趟,你就会有所感悟。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结果,主要原因是他们的企业文化经过多年的细心“营造”,其理念已经化为一种自觉的执行力,表现在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与“百年树人”大计一脉相承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杜绝换一任领导就换一种文化理念的做法,企业应将其文化理念持之以恒地贯彻到生产经营活动等各项工作之中。 当然,这并不是说企业文化应该一成不变,相反,企业文化也需要创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文化建设,改变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或相抵触的方面,重视通过文化变革来促进企业更加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