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置之死地而后生:背水一战需要实力

楚汉相争时,韩信率军在井陉口与赵军对峙。

驻守在井陉口的是赵国大将陈余,他手下的谋士李左车分析了时局,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后勤供给线,韩信没了粮草支援,只有败走。但陈余自以为有兵力上的优势,坚持和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得知这个情况,立刻率军在井陉口三十余里的地方安营扎寨,他派一万精兵背靠河水,排成一字迎接赵军,再派一支轻骑,带上汉军大旗,连夜绕到井陉口山背后,待第二天两军大战,敌军大营空虚之时,让这支精锐部队进行偷袭。

赵王方面得知汉军背水扎营,后退无路,很吃惊,嘲笑韩信犯了兵家大忌,将军队置于险境。天亮后,两军厮杀在一起,这边战斗正酣,那边两千轻骑已经进入赵军空虚的后营,拔掉了赵军大旗,全部换上汉军大旗。

战场上,韩信率领军队节节败退,退到河边,赵军追杀到河边,此时的汉军一见退无可退,反而以一当十,奋勇拼杀,大败赵军赵军余部掉头回营,发现营地飘扬着汉军大旗,以为汉军占了自己的大本营,顷刻间,军心大乱,溃不成军。

韩信在这里运用了心理战术,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心理学上同样有个著名的试验“温水煮青蛙”,把青蛙放置在凉水里慢慢加热,青蛙游得怡然自得,直到水温慢慢上升,等到青蛙发现水温受不了,已无力跳出水了;相反,如果把青蛙放在滚烫的水里,它会立刻蹦出去,能逃多远逃多远。这个试验也同样印证了一个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战争中,在人生中,在命运遭遇突变之际,都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但是类似背水一战这种屌丝逆袭的情况,很考验人的心理承受力。有的人,有足够的内涵和能力,只是环境没有激发出他潜在的能量,需要一个刺激来成全他的迸发。有的人,能量也许没有那么强大,如此刺激反而会加快他的崩溃。

“背水一战”是需要实力的,并非人人陷入绝境,都会有逆转的能力。领导者在运用“背水一战”这个战略时,要对下属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这种战略,是有风险和局限性的,需要长期积累、慢工出细活的行业,比如科研、手工、艺术等非对峙性职业,并不需要太急的情绪、太强的压力,就不能轻率使用“背水一战”。所以,从某种角度说,“背水一战”是一个传奇。

而在现代社会,节奏快,变化多,机会和挑战多,信息量巨大,这样的传奇在网络上现实中几乎天天上演,比如,校园保安旁听课程考上名校,地铁唱歌女孩上春晚……“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最美好的意义在于,它给予了在逆境甚至绝境中的人们力量,给了他们不沉沦不放弃的希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置之死地而后生  置之死地而后生词条  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词条  实力  实力词条  需要  需要词条  
汉朝

 昆阳之战

西汉末年,王莽夺汉室皇位,为巩固统治,公元23年,王莽派40万军队包围了由刘玄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占领的昆阳,农民起义军只有8 000多人,双方兵力十分悬殊。但起义...(展开)

汉朝

 拥兵10万的项羽,在垓下之战为何...

项羽作为不世之英雄,在秦末混战的中原大地上,确实曾经凭借自己的勇猛和胆识,打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漂亮仗,尤其是彭城一役,以三万轻骑兵,完胜刘邦组织的五十六万诸侯联军...(展开)